“房東夫婦姓胡……”
劇情進展到房東太太出場,李奧便難以繼續寫下去了。
雖然他腦中的場景栩栩如生,但要他轉化為文字書寫在紙張上,就太為難人了。
“唉……成為文抄公的想法暫時可以放棄了。唱歌又不會唱,難道就只能依靠房租勉強度日了嗎?”李奧思忖,“可萬一房子被怪獸踩爆,那我豈不是失去了生活來源?”
原主的媽已經有了新的家庭,除了每月的撫養費外,大概率不會管他。
“對了,還有那個!”
李奧忽然想起獲得關于惠子的記憶時,里面出現了一些關于保險箱的記憶碎片,現在仔細想來,那原來是李家代代相傳的傳家寶。
“說是保險箱,但根據原主的回憶來看,那玩意兒其實是個華夏古代機關術的產物,嗯……讓我想想,原來這玩意兒從原主爺爺那輩起,就丟失了密碼再也打不開了。
所謂傳家寶也只是徒有其名,原主能記得它,也是因為他和惠子曾經因為這個傳家寶而被困在閣樓里,并差點偷吃禁果罷了。”
從這份記憶中,李奧獲得了傳家寶的位置,他立刻放下筆跑到閣樓將其取出。
傳家寶的模樣跟保險箱相差無幾,只不過前者整體由一種沉重結實的木頭制作而成。
跟普通保險箱的大小完全相同,另有一個差別便在開鎖的地方,雖然是九宮格的阿拉伯數字,但卻沒有顯示屏,整體看下來也沒有電子技術的痕跡。
據原主的爺爺所說,這個箱子的確是完全由機括機關構成,并沒有電子元件;是他的父親也就是原主的曾祖父為了考驗他的學識而托人打造的。
如果他能依靠自己解開密碼,那么李家最重要的東西就會傳承給他。
而原主的曾祖父當時為了反對侵華戰爭上街游行,在某一次出門后就再也沒回來過,他爺爺那時候僅僅七歲而已,開箱密碼就這么徹底遺失了。
“最重要的東西……”李奧念叨著,“根據原主爺爺所講,當時的李家財力雄厚,甚至可以跨國給華夏軍隊運送各種物資。這么看來里面的東西價值不菲啊。”
他抱著箱子來到相對空曠的客廳,寬廣的空間有利于思考。旋即他翻開跟箱子放在一塊的筆記本,這上面就記載著原主曾祖父設下的謎題。
整本筆記非常空,除了夾著一張八國聯軍打進圓明園的剪報外,就只有第一頁記錄的謎題了。
謎題是上下兩組數字:
4|4、4|2、3|9。
3|9、4/2、7/3(這倆是分數)。
乍一看,李奧滿臉懵逼,再仔細一看,也沒能瞧出個所以然。
“我對數學不是很擅長啊。”李奧苦惱地抓了抓頭發,隨后忽然想到,“等等,這個謎題是曾祖父為了考驗祖父的學識編撰的,就算對自己的基因再怎么自信,也不會給一個七歲小孩出太難的題吧?更別說是那個時期的孩子。”
教學方式是在不停進步的,今時肯定不同往日,以那時候的教學水平能教給七歲孩子的應該不多,況且他們父子倆也不是多么聰明的樣子……
想通了這點,李奧便盡量以低幼的眼光去看待謎題。
“祖父那時候應該還沒有學習分數,而且2/4完全可以寫作2才對,這么看……就先排除它是數學謎題的可能。
但七歲的祖父能有什么學識呢?那時候的小學都會教些什么?
等等!那時候的學校被日本方面開展了洗腦活動!曾祖父作為一個敢于上街游行的愛國者嗎,不可能讓自己的兒子去學校接受戰爭販子的教導!
祖父那時候根本沒上過學,所謂的學識肯定都是曾祖父教給他的!”
這么一想,他覺得更加合理了,曾祖父作為父親的同時也是授業老師,考校兒子兼學生的祖父,自然不會編撰出超綱的題目。
“更進一步了!”
李奧頗為開心地繼續思考:
“接下來就得搞清楚曾祖父都教了祖父什么……武術嗎?”
在原主的記憶中,爺爺的確跟他說過曾祖父特別的能打,甚至能打退十幾個持槍的日本士兵。可祖父本人卻文弱的很,身體也不好。
“先進的思想?七歲的孩子肯定聽不懂,但思想課沒辦法數字化……那他能學些什么呢……”
李奧忽地眼前一亮,
“是漢字!原主祖父也曾說過漢語極其難學,但他的母親是日本人,而日本戰敗后也不可能在學校里設立中文課程,他那半吊子漢語只能是跟父親學的!”
原主祖孫三人雖然保存了華夏姓氏,但關于中文卻一個賽一個的差勁兒,到了原主這更是直接不會。
“怪不得他們解不開這個密碼,這根本就是他們不曾設想的道路啊!”
將中文與謎題聯系起來,李奧再看謎面時,便覺得豁然開朗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