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《易》曰:‘窮則變,變則通,通則久。是以「自天佑之,吉無不利」。黃帝、堯、舜垂衣裳而天下治,蓋取諸乾、坤。’
雖無祖制,然事急從權,青史只會說大王英明神武,而非不守祖制!”
這不?
楊廷和一套引經據典,就可以瞬間壓制祖宗制度。
固然祖宗制度是牛。
但是我按古之圣君之言,選擇事急從權,那又有何不可?
總的來說,所謂的祖宗制度,看有沒有決心去破。
想要破,從四書五經,和歷代史書里面去找,一樣能夠找出反對的話。
而且很多東西,古代已經玩過不要了的東西,后世接著玩,這種事情數不勝數。
朱厚熜聽后擊節叫好,然后說道:“善!元輔先生引經據典,不愧為狀元之才。那孤尚有疑問,還請先生作答!”
楊廷和坐直身子說道:“殿下請言,臣自當知無不言言無不盡!”
“吾若在文華殿受箋成為儲君,那吾為何人之嗣?”
這個問題是他,一直以來很想問的,他要是按照內冊制度來受箋,那他是誰的太子,不可能是正德帝的吧?
楊廷和斬釘截鐵:“自然是孝廟!”
這也是滿朝文武百官,大家的共識,同樣也是古代小宗繼承大宗的必然路線。
但是朱厚熜聽后就驚了:“窩屮,我又換爸爸了,這他么不是欺人太甚嘛!
誰當爸爸,我沒啥意見,反正都是便宜爸爸。
但是能不能事先咨詢我這個一下當事人?
讓人喜當兒?文武百官可真尼瑪會想!”
朱厚熜假裝火氣沖天,一把將紗冠摘下,扔在地上怒罵:“孝皇山陵崩塌已十六年有余,孤方十五,自有父母,安得為他人之子?”
這便是問題所在,朱佑樘死了十七八年了,朱厚熜才十四歲而已,這又不是有小蝌蚪保存庫,可以保存起來,以后再生。
面對朱厚熜摔帽子,毫無君儀行為,楊廷和也頗為惱怒,當即呵斥:“大王失儀了,以嗣君之禮入宮,克承大統,乃是宗法制度所在,絕不可更弦易張!”
“你……”
朱厚熜剛準備破口大罵,袁宗皋生怕出現大問題,于是立馬將地上翼善冠撿起,走自朱厚熜身邊附耳私語:“大王莫要失儀!”
聽到袁宗皋勸告,朱厚熜也只能暫時忍氣吞聲,接過翼善冠重新帶好,接著發問:“敢問元輔先生,孤是否已然繼承興王之位?”
“然也!”這點楊廷和無從辯駁,這還是他吩咐毛澄做的。
“遺詔是否尊奉,太祖洪武皇帝,《皇明祖訓·法律》中‘兄終弟及’一文,命孤繼承帝位?”
“然也!”
“遺詔是否明言:‘皇考孝宗敬皇帝親弟,興獻王長子……嗣皇帝位?”
“然也!”
楊廷和答完最后兩個字,全身力氣好像被抽空了一般,整個人搖搖晃晃了起來。
因為這件事,草擬遺詔之時,王瓊就反駁過,認為楊廷和自作主張。
不過因為當時的楊廷和,與后宮聯手權勢滔天,又素與王瓊不合,故而并未理睬。
只是他如何想到,年紀才剛剛到達十四歲的朱厚熜,居然也能在遺詔中,找出他的紕漏,進行攻擊他。
“來人,賜軟坐!”
有道是,宜將剩勇追窮寇,莫要沽名學霸王!
朱厚熜見楊廷和被他問的搖搖欲墜,便讓內侍賜一個綿錦墩,準備趁他病,要他命,非要問的對方灰溜溜走。
楊廷和佝僂著背,喉嚨沙啞著感謝:“謝殿下!”
楊廷和從新落座之后,朱厚熜緊接著又說道:“既然如此,孤以興王身份入京,以孝宗敬皇帝親弟,興獻王之子嗣皇帝位。
同樣也是依照《皇明祖訓》中兄終弟及一文,以大行皇帝之弟身份克承大統,而非以皇太子身份入京。”
說到這里,朱厚熜故意停頓了一下,然后提高嗓門呵斥:“那這以皇太子之禮,走東華門,在文華殿登基,請元輔先生告知,是何緣故?”
楊廷和張了張嘴,欲言又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