哪怕楊廷和果真是救時宰相,亦不可放過!
難道明英宗果真蠢笨如驢,不知于謙實乃大明功臣,亦不知非于謙,則大明危亡?
非也!
其心如明鏡,于謙所作所為,其皆在眼底!
于謙之忠,朱祁鎮也未曾有疑。
然。
于謙面對其坐困南宮,不發一言,砍伐宮周之樹,恐其與朝臣陰通,則于朱祁鎮而言,實乃滔天巨罪,且罪不可赦!
故而誅之!
至于于謙謀立襄王子,不過是為了避免留下其人小肚雞腸,無人君之量,故而巧立名目而已!
是夫!
就在王瓊咳嗽之前,朱厚熜心已有定計!
吾乃天子耳!
所思之事,非常人所能度之!
不過既然王瓊有話說,朱厚熜也就不介意聽一聽,蓋瓊乃楊廷和政敵,于情于理而言,必會有“高見”。
王瓊為天官,執掌天下官帽,是故門生子弟,遍布朝野,由其首倡反楊,則必然天下官員附從!
城堡蓋于內所破!
此言朱厚熜早已如雷貫耳。
也素來引為至理名言!
遂點頭說道:“不知大冢宰有何教吾?”
冢宰本為商周所設,又名“太宰”亦作“天官”,為古六卿之首,總管全國大事。
《鄭注周禮·周官》曰:「變冢言大,進退異名也。百官總焉,則謂之冢,列職于王,則稱大。冢,大之上也。山頂曰冢。」
明代因復古之風日盛,故而私下嘗以“天官”、“大冢宰”代稱吏部尚書。
同時亦有“大司馬”、“本兵”代稱的兵部尚書、“大司徒”、“地官”所代稱的戶部尚書、“大司空”、“冬官”所代稱的工部尚書、“大宗伯”、“春官”所代稱的禮部尚書、“大司寇”、“秋官”所代稱的刑部尚書……
基本上每個官職,都有雅號代稱,且不止一個。
故而看明朝文人筆談,其往往一人有字、號、官職、出生、任職、雅號等等繁雜稱呼,讓人不禁想要吐槽。
然這些都不過是私下之稱,從未有人拿到臺面稱呼,更莫說朝堂這等莊嚴肅穆之地。
是故王瓊甫聽一愣,但畢竟乃是久經各種局面的老吏,且君父為上,想要如何稱呼臣子,皆其意愿,何人膽敢阻之?
遂走出班位,誠惶誠恐伏地拜奏:“啟奏圣人!
夫元輔先生,今雖教子無方,不過小事耳,可敕命翰林院修撰楊慎,即刻交還所借書籍,罰俸半年,圈禁三月,手抄孔子章句。
而楊廷和有失嚴父之失,圣人可著令其手抄《論語》罰俸一年以儆效尤。”
“至于元輔先生所言思家心切,臣聞古之圣人體貼臣子,是故歲有賞賜不斷,臣以為可命其休沐三月,弛驛而歸,以解思鄉之情耳!”
“然楊先生所言,辭官歸田,臣以為萬萬不可!圣上乃三代未有之圣君,豈能登基一日,便使輔弼良臣歸野?
臣昔年居家備考,嘗讀《漢書·孝宣帝紀》、《漢書·霍光傳》,有感漢孝宣帝實乃圣王之資也!
向使孝宣帝謁高廟,霍光從驂乘。漢帝內嚴憚之,若有芒刺在背,然亦未有令其致仕。
而今華蓋殿大學士楊廷和,其有功于社稷,不下于霍光,然其恪盡職守,循規蹈矩,更盛梁冀,君何以讓此等重臣,就此黯然歸野?
于此天下何安?伏惟陛下圣聰天授,斷斷不可做魯公眾叛親離之事也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