而今國庫也不是太過有錢,據記載去歲田賦22167376石;麥4626648石;纖絲31653斤;綿169600斤;絹126767匹;布1666440匹;綿花112894斤;草25944204束包。
戶口鈔87976617員;雜課鈔73927019貫,折米33336石;鹽課2182004引,折布46663匹;茶課113319斤。
屯田161327頃;糧1040158石;金銀課33927兩;水銀229斤;朱砂46斤,儧運四百萬石。
看起來數字龐大,但與整個國家而言,實在屬于杯水車薪,去歲光減免糧就1487015石;減免草26萬包。
各種節日,各種典禮、各種賞賜朝臣、官員俸祿、兵餉、研造火器、賑災、宗室俸祿、皇室開銷、大行皇帝駕崩、新皇帝登基,補欠往年虧空等等,都需花費無數錢財。
朝廷本來便是因為正德不老實,國家一直也是寅吃卯糧,又恰逢多事之秋,哪里還有余糧夠朱厚熜揮霍?
除非朱厚熜是想要亡國。
可若是大明亡了,朱厚熜皆是只怕不是節衣縮食那么簡單,連命存不存在尚在兩可之間。
朱厚熜沒有那么高節操,念及天下生民,祖宗江山,他更想要的是活下去。
活下去的最基本要求,大明還在。
而想要大明還在,則不能放棄根基!
如若朱厚熜還是如同以往皇帝一般,視萬民為芻狗,視百姓為草芥,只顧著自己現在享樂。
彼時國祚傾頹,內憂外患,可還會有人認他為皇帝?
宗室、勛戚、官員、內侍乃至于太后、皇后、皇妃都可能活下,且生活未必會比如今太差,然天子十成可能會被處決,以謝天下民憤。
想要活下去根本,在于安頓好黔首,讓百姓有食、有衣,如此他們便不會造反。
只有國家安寧,方才能夠安穩享受。
不然今日就算吃仙丹,可立馬有人入宮稟報,何地有人造反,彼時焉能安心享用?
是故《孟子·盡心章句下》又有云:「民為貴,社稷次之,君為輕。」
雖然《孟子》章句,被朱元璋所刪,然朱厚熜畢竟不是封建之人,更加懂得百姓力量。
所以哪怕自己如今吃點苦,也要討好百姓,為的就是保住自己地位不被推翻。
當然今日內侍也是為他好,他也沒有特意吩咐,自是不能太過苛責,而僅僅只是再次提醒一番。
尚膳監內侍聽到朱厚熜話后,當即曲身作揖:“萬歲爺愛民之心,古之圣王莫過于此,奴謹遵圣訓!”
火者是皇家家奴,主子要吃什么,他們又豈敢反駁?
若說當初二十四衙門,還未被皇帝清掃之時,這些內侍或許因為皇帝節衣縮食,導致貪墨之數大大折損,會與朱厚熜辯論一番。
可如今正德遺宦全被掃除,宮中上下皆是潛邸舊人,為了討好主子,絕對會不打任何折扣,施行皇帝所言。
這種情況之下,眾人焉敢反駁,乃至抗旨?
難不成以為明朝,皇帝不敢殺宦官不成?
劉瑾被磔,可是過去不過十余年而已,宮中上下可謂無人不知,無人不曉,至于天下萬民,也多有聞其名者。
此時誰又有膽,與皇帝相抗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