從本質而言,凡是人皆想要特權,哪怕平時罵天罵地,但凡有一絲機會,多數人原因享受特權。
這也是為何孟子有此言根本原因。
蓋其看透本質。
為何食祿階級代表民意?
因多數有志向之人,本質想要成為食祿階級。
真想與黔首共患難者、共享福者,屈指可數!
今日將巨室特權革除,則意味著日后巨室再無特權,那百姓就會反思“既然無利益,我又何必如此努力?忙到最后一場空,還是只能給他人為奴為婢……”
有些事情不是想就能做。
而且即使朝廷決議清查田畝,在沒有完全準備之下,派何人清查?
又有誰能保證,所遣派之人,不會與地方地主勾結,然后陽奉陰違?
或者地方地主,蠱惑百姓,對抗朝廷之人?
譬如后世天朝與刮民黨相爭之時,刮民黨如此不得人心,還能蠱惑百姓對抗天軍,又何況自詡一方善紳的地主?
作為皇帝,朱厚熜做事不能再想一出是一出,而是需要走一步看三步,將危機盡量減低至可控范圍之內。
若頭腦一熱,事情不是不可以辦。
按照網絡所言辦法一般,首先二話不說,讓勛貴領兵抄文官家,這樣國庫一時間立刻充裕。
可換來結果會是如何?
無人可知!
或許官員連通藩王靖難、或是官員被殺戮一空,無人操持國事,或是官員子弟書信家人,鼓噪百姓造反等等。
別談文官都是軟骨頭,殺一殺就好了。
暴力并不能解決問題,從來治國不是以暴力而治。
若問題真這樣簡單,毫無疑問朱元璋可以大治天下,但事實上其洪武之治,很是為人詬病,甚至更多人并不認為,洪武年間能夠匹敵文景之治、開皇之治、貞觀之治、永徽盛世、開元之治等等。
誠然這些治世也好,盛世也罷,其中問題依然不少,但他依舊屬于歷史公認盛世。
至于洪武盛世,提及之人極少,倒是帶清糠稀來了一句,治隆唐宋……
明代自開國伊始便有無數造反,且衛所逃兵自洪武中期便開始大量潰逃。
至于說清朝在屠刀之下大治,甚至拿奏銷案、哭廟案來高唱暴力大治,只能說不是學藝不精,就是有意混淆視聽。
奏銷案、哭廟案有沒有功效?
這點無需否認,必然有功效。
但不過只是一個手段而已,真正能夠解決問題,還是在于清朝致力于統治問題。
在看出明朝因為不能將皇權下放至縣、鄉的基礎之上,做了一個完善的統治,使得地方與朝廷,不會呈現如明朝一般,兩極分化。
而朱厚熜眼前并沒有這種能力。
即使他的詔書能夠發布府、縣,再由衙門將詔命張貼布告,命各地里、甲給百姓講述政令。
但想要將詔文執行,并不是那么容易之事。
地主或許很多只是平民,甚至連童生都未考過,但在地方宗族制度之下,能夠代表絕對權威,族親一般也會以其馬首是瞻。
至于那種臭名遠揚的地主,當然不能算在其中。
這里所言,乃是平日裝作善紳的地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