陳懿蘊思之再三后,試探性道:“陛下!小爺不過初誕,距離出閤還需數年,何以如此操之過急?我竊以為那楊大人乃是外戚,如此恐怕有些不妥吧。
而且圣人設立東宮屬官,別于朝廷之外,又設東宮親軍,皆與祖宗制度有所相悖,還請陛下三思而行。”
朱厚熜眉頭一挑,陳懿蘊說的也沒什么問題,朱載圳的確才剛剛出生,距離出閤最少還有三四年時間。
如此急于設立東宮屬官,存粹就是耗費皇糧罷了。更兼之東宮官別設,按照洪武三年規定要求東宮官、天子臣一體,以免有江充等輩。
而且自從洪武之后,勛戚從不進入東宮,至于親軍其實也是與皇帝親軍共用。
朱厚熜卻別設一軍,說破大天,這也是典型違反大明祖制。
大明之所以能夠傳承順暢,這是太祖皇帝后慮之功,對于總總制度,那是思之再三。
按照朱厚熜現在這一套,那無疑是飲鴆止渴,早晚必定有爆發的時候。
自古宮廷多內亂,即便是一直安穩的大明,也有奪門之變的事。
如今朱厚熜這一套,無疑是重啟漢唐舊制,埋下一顆君父、太子互相仇殺的種子。
皇帝與太子的關系,遠比皇帝與群臣的關系要難相處。
皇太子既是君,同樣也是臣,既是臣,又是兒,這種位置非常微妙,無論是以孝奉君,或是以忠奉君,都可能是危機。
太子為善,會被視為拉攏朝臣,太子為惡,會被視為不體臣民;太子有為,會被疑有他心,太子無為,會被天子罷黜。
總而言之,言而總之!
想要當皇太子的人很多,可是能夠將皇太子位置做的穩如泰山,且順利登位的卻是寥寥無幾。
皇太子是距離皇位最近的。
只要皇帝崩殂,那么第一順位繼承人便是太子。
而在這過程中,太子是不是會等的不耐煩,然后發動宮變?
或是老皇帝昏庸暴戾,皇太子會不會按捺不住,然后鋌而走險?
這一切都不是不可能發生的。
前有劉據、李承乾等,后有愛新覺羅·胤礽,皇宮亂事,數不勝數。
其中由其以唐朝宮變最多,每次宮變伴隨著一堆人慘死、抄家、充軍。
因此朱厚熜也是一時間有所遲疑,自己到底該不該這樣做。
如果做了,那么這個隱患就會一直存在,日后想要解決,那也只能朱載圳登基再解決。
如果不做,那么就沒有這么好的辦法,將朝臣繼續原子化細分。
不過陳懿蘊這番話卻讓他有些起疑:“難道她真的是出自公心?”
陳懿蘊的行止不得不令他起疑。
如今朱載圳地位不穩,隨時可能有跌倒可能,雖然她不是皇后,太子穩不穩和她看似沒什么關系。
但若是朱載圳倒臺,那么她的敵人無疑是減少了一個。
如果朱載圳沒倒臺,而皇后倒臺,那也輪不上她。
不過看陳懿蘊也不是想的這么深的人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