然而,從國外成熟的現代賽馬經驗來看,喜歡并參與到賽馬行業的人,很少是一開始就愛馬的,他們更多的是喜愛競猜押注賽馬冠軍,贏得獎金,才慢慢喜愛賽馬的。
就是那些一開始就喜愛馬匹的人,讓他們在喜愛的基礎上,對賽馬產生更多樂趣的,也是在讓人血液沸騰的賽馬比賽之余,去押注買自己支持的賽馬奪得冠軍,在比賽中體驗那種刺激感,才變得熱愛賽馬。
可那時候,國家禁止賽馬賭博,自然就讓國內剛剛興起的賽馬熱冷卻,這之后也導致那幾年里瘋狂建立的馬術俱樂部和跑馬場,成集體性的倒閉,只有少數俱樂部,在舉步維艱中生存下來,唐振山的文淮湖馬術俱樂部就是那段時期挺過來的一份子。
對于很多賽馬人來說,那之后完全就是國內賽馬業的又一陣寒冬,唯一能讓賽馬業吸引國人參與的,也就是全運會和奧運會了。
只是,奧運會的馬術運動員的入場券,可不是容易拿到的,中國也只有在北京奧運會上,才有馬術運動員拿到奧運會的入場券。
在2008年,年僅18歲的華天就獲得北京奧運會參賽資格,成為史上最年輕的的騎士,但華天并不是中國奧運馬術第一人,在北京奧運會上,來自新疆的劉麗娜才是第一個獲得奧運馬術入場券的騎士。
此外北京奧運會代表中國出戰的騎士還有原政府官員黃祖平,李振強、張濱、趙志文也都曾向奧運發起過沖擊。
或許,這可以說是東道主的福利,一次有這么多中國馬術運動員,第一次登入奧運會賽場。
只是,作為一個有著悠久歷史的養馬大國,所有馬匹數量占全球第二,可馬術的普及程度卻低的可憐,這是何等的悲哀。
而在北京奧運會之前,苦苦堅持的賽馬人,唯一能感到賽馬有光明的,那就是全運會。
因為,馬術比賽在1987年的第六屆全運會開始,被列入全運會主要比賽項目。
至于原因,自然是84年奧運會,中國沒有合適的運動員去參加馬術項目的緣故。
全運會是中國國內水平最高,規模最大的綜合性運動會,自然在國內引起不少國人的注意。
對于苦苦堅持的賽馬人來說,那段時間,也只有全運會,能讓他們有大的關注,去吸引更多的人關注賽馬,而只有讓越來越多的人關注賽馬,才能讓賽馬業興起。
因此,在很多賽馬人心里,即使中國已經有不少馬術運動員和馬匹注冊進國際馬聯,參加奧運會馬術比賽的運動員越來越多,但全運會,在很多賽馬人心里,依舊因為時代的緣故,十分重要,特別是像文淮湖馬術俱樂部里的那些一步一步走過來的賽馬從業者。
這也是他們聽到消息,都非常亢奮的原因,畢竟,俱樂部有參加全運會的機會。
當然,對于任何一個普通的中國運動員來說,有機會參加全運會這種國內最高水平的比賽,都會十分亢奮的。
可是,山陽市去省里的各項目的名額只有一個,而且去省里還要再比賽,最終各項目只有三人可以去,也是十分困難,恐怕這也是他們緊張的原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