隨著第一個出場參賽騎手入場比賽,這場全運會場地障礙賽的山陽市的資格淘汰賽,正式開始。
在裁判長宣布比賽開始后,這次比賽的場內解說員,也是跟著把比賽規則,還有剛才騎手向裁判長投訴,卻沒投訴成功的原因,告訴場內觀眾。
雖然這場資格淘汰賽,可能連本地的轉播都沒有,但是組織比賽的領導并沒有因此就不準備解說員,因為他們都明白,來看比賽的人里面,肯定會有不少馬迷,根本不清楚比賽規則。
要是不想點辦法讓這些新人小白馬迷快速了解比賽規則,指不定他們會因為看不懂就提前退場,不再接觸馬術了,很明顯,這對馬術業來說,明顯就是個發展的損失,所以安排場內解說員,為所有觀眾解說比賽,那就顯得非常重要了。
“各位來到現在的馬迷朋友們,歡迎你們來看今天的場地障礙賽,下面由我來為大家介紹一下今天進行的場地障礙賽。這是一項需要騎手和馬匹通力合作,在限制時間內,共同跨越所設定路線內的10到12道障礙桿的運動。這項運動要求騎手和馬匹勇敢、準確并且堅毅,他們共同的目標是在盡量短的時間內,準確無誤而快速地跨越全程障礙桿的運動。”
“本次比賽,是按照奧運會比賽要求設計舉辦的。奧運會要求比賽場地長為90米,寬為60米,現在在大家面前進行的場地障礙賽,比賽場地便是嚴格按照奧運會的比賽要求設計的。”
“而奧運會對比賽行進的路線長度要求是在450到650米之間,共設置12道各種式樣、形狀的障礙,其中一道為雙重障礙,一道為三重障礙,障礙前放置1到12的號碼,標志著參賽騎手要按號碼順序,依次跳完全部障礙,才算完成比賽。”
“此次比賽路線全長500米,而大家所看到的第三號障礙桿,便是一道雙重障礙,而第八號障礙桿,是三重障礙,而這兩種障礙桿,都是比較有難度的,也是本場比賽的重要看點之一。”
“當然,這場比賽最值得注意的是最后一道障礙桿,因為這次比賽把最后一道障礙桿,設計成了非常有難度A級高度的障礙桿,這在國內都是非常少見的。”
“說到這里,就要解釋一下障礙高度,在場地障礙賽里,障礙高度共分三個難易級別,最低為C級,1.2米高;其次為B級,高度在1.2米到1.4米之間,一般僅設置數道1.4米高的障礙;最高為A級,高1.6米。這一次比賽,最低高度為1.3米,有4道障礙桿高度為1.4米,其中包括前面所提到的三號雙重障礙桿,還有八號三重障礙桿,再加上最后一道A級難度的障礙桿,比賽難度在國內都很少見,可謂是看點十足。”
“好了,場地介紹先到這里,我們看到,1號騎手已經進場了,我們先看比賽。”
伏駿聽著比賽解說員,在比賽開始的短短時間里,說出這么多字后,還要保持口齒清晰,語速穩定,心里不得不佩服這些人的舌頭,一定經常練習,口活用起來超贊的。
此時,1號騎手進入場地,簡單熱身后,而裁判長看時間差不多后,便示鈴,鈴聲響起,表示比賽開始了。
接下來,參賽騎手須在60秒鐘內通過起點——標志桿D,方可進行比賽。
當12道障礙全部按比賽路線順序跳完后,騎手必須通過終點——標志桿A,比賽成績,方可有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