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我同樣是自證自悟,不曾得師承傳授,所以很明白你的許多迷惑。”
“一些事情,不是親歷過,便很難理解,不過既然你已經真正入道,便是我的同胞……也可以稍稍與你聊聊這條路上的風景。”
錢蒙略微講了一些證道前后的心里歷程,以及他的心得體會,漸漸說到證道的本質:
“所謂得道者,實則一無所得。”
“《常清靜經》云:雖名得道,實無所得,為化眾生,名為得道。”
“我親證此境,證道時的確沒有東西可以證,只是靈魂就此質變而已。”
“非要說的話,那就是神性,圓滿,與不朽……但僅僅用這幾個詞語描述,還是略有瑕疵,有未盡之意。”
“道種,金丹,自性,道性,元神……同出而異名,其本質不變。”
“其實就是跨越了人與神的界限,得了一絲神性。”
“就我個人親證,可按照元神之光色澤,判斷靈魂階級。”
“灰或者黑,不用多說,在靈界連形體都維持不住,最下等。”
“白,是普遍,一般常人靈魂,還活著時就有白光。”
“這一階級是最普遍的,新死之鬼的靈,也在此列,但一般只有生前的幾分之一。”
“這一階段,也能細分個三六九等,其中力量差距也可以有數十倍。”
“再往上,就是淡紅,淡紅就是半神。”
“靈魂能有一絲紅,就是得了神性,可以跨越人神的界限。”
“純紅就是真神,在奧林匹斯山,有資格踏入山腳。”
“真神與半神,并沒有本質上區別,只是神力更強。”
“你自悟的道種,其實就是淡紅這一層次。”
說到這里,林正陽若有所思。
自視其身,的確是一片白光中,夾雜著一絲紅光。
“你的道種,其實很是粗糙,而且明顯未經雕琢,倉促成形,積淀也不夠。”
“觀其色澤,不夠純正,大半是白,約有九分,僅有核心處一點紅。”
“這種品質的道種,不能說是史無前例,但也很顯然有些悲劇,應該是沒有穩固的緣故。”
“待你補全底蘊,那時就正式踏入淡紅的層次……不過,距離完全轉化,你還得下下功夫。”
“即便這樣,你也只是本質到了,相比起有香火神域支撐的神祇,你只能靠自家修為,力量有所不如……”
“稱呼半神,你沒有信仰,也沒有歸屬,不恰當,或可稱自己為真人。”
“你的道種即便補全,但也只能算普普通通,以后你想晉升真君位格,就很難突破這一瓶頸。”
“以我多年觀察,道種本身要想繼續蛻變,并不容易,一般悟道時是什么成色,以后大概率就止步這個階級。”
“禪宗六祖慧能,悟道時道種不過暗黃,直至今日,他有許多信仰,但神力也不過才是大紅……”
“釋迦摩尼當年悟道也是黃,后續就進境緩慢,積累這么多年,才堪堪進入青紫。”
“真人是紅,真君就是黃,道君就有青,神系之主必有紫氣……當然,紫氣稱之為紫光也是一樣,是指的力量的本質。”
“紫極之上,此宇宙這個時代,只有一神教,以及華夏主神“昊天”,這兩位都可以稱之為至上,神力不可測度。”
“就現世成就而言,一般悟道時道種如何,就是你的上限了。”
“你又沒有信仰,也沒有幾千年光陰打磨,本就是獨身修行,全都是自證自悟,那想突破瓶頸,自然都要靠自家修行”
關于不靠信仰,單憑自力,如何突破瓶頸的問題,林正陽明知冒昧,但還是問了。
林蒙蒙笑而不語。
“我不想傳法,也不立大教,自悟至道,不假外求。”
“你問的,已經涉及到深層的道理,我不愿意輕易點破……不是我吝嗇,是不愿壞了規矩,讓后來人難做。”
“畢竟,我不需要吃香火,總有人需要的。”
“我給你一個圖案,介紹你進入真理國度,你可以分化分身進入,那里是一些散修交流的場所……你要的突破秘密,可以靠積累貢獻兌換。”
“這圖案只是一次性的,你記下就沒用了。”
“這次就到這里吧,下次再見。”
錢蒙舉杯起身,一飲而盡。
林正陽記下圖案,同樣飲盡晨露。
來時需要接引,回歸時卻很容易。
周圍彌漫起白霧,腦后若有風聲,呼呼作響,很快散去。
再醒來時,林正陽已經靠在醫院的靠枕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