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人之生死大關,止于一氣也。”
“伏氣之道,圣凡之分。”
“唯能伏氣,則可返精,還為先天之炁;神可凝,而復還為先天之神。所以煉精者,欲以調此氣而伏也。”
“伏氣之要,要在調息;托名調息,內在空空·····真空大定,本來真靜,謂之得靜。”
“人能真靜,氣不伏而自伏,炁不煉而自煉······是為無為而為,不煉之煉。”
識海中,林正陽將三篇整合而出的道經,一一對照翻閱。
三顆真文,就是三門真法。
說是由主世界幾千年方仙道法總結而出,確實不假。
其中許多內容,都是林正陽曾經翻閱道書時見過,此時再見,卻別有一番天地。
先前看時,霧里看花,理論再妙,終究未曾實證道果,隔了一層,看得也只是個熱鬧。
現在自家道種已成,雖說淺薄,但也有了初具氣象,再去看時,卻隱隱能體察到字里行間所蘊含的道韻。
就連自家道種,也隱隱有所震動,眼前有豁然開朗之感。
自家修行上的許多疑難,一一開解,恍惚間,似乎見到了前路。
“以前聽人笑談,說什么‘內典語中無佛性,金丹法外有仙舟’,現在看來,純屬污蔑的嘛!’”
“這些典籍之中卻是有許多濫竽充數之輩,但也不乏珍珠、明珠,只是自家不肯鉆研罷了,前人悟道精華卻不是都在這里了?”
這些東西,不是實證者,不能一一辨明,不是花大力氣收集整理,不能成此三門真法。
這三門真法,都比林正陽自悟的道法高明。
如果真有人在主世界按部就班修證下去,未必就不能有所成就,但以林正陽角度來看,也是證一人少一人。
三門真法,最多能容三人分別以一門真法入道。
一人成就之后,哪怕半道夭折,這條路也會被封死。
雖說沒有找到證據,但林正陽卻很篤定······主世界的法則變遷大抵就是這樣。
“我以別的方式入道,凝聚了自我道種,這真法雖好,但也僅僅只能相互映證,給我照亮前方道路上的迷霧······把突破希望全部指望在這三部法訣上,怕是不成。”
盡管隱隱已經有所明悟,但林正陽還是耐心參修了一段時日。
冥土之中,不辨日月,難分晝夜,只是大致推算時日,約摸過去了一個月。
一月過去,三部真法,其中精要盡數汲取。
大殿之上,清光朗照,林正陽瞑目而坐。
頂上一片白云彌漫,核心之處,一朵白蓮緩緩綻放。
“嘩啦啦——”
空中仿佛有流水聲。
自白蓮之中,大片清光灑下,照在殿內,生出無數幻景。
有花、有樹、有蟲、有魚,有山河、有日月······無數景象都是一閃而過,復歸于無。
半晌后,清光向內一卷,迅速塌陷。
只聽得“轟”地一聲響,一寸赤色明霞,自白蓮中微微吐出。
林正陽起身下座,步步踏下。
頂上清光、云氣震動不休,不斷有白氣轉化為赤氣。
轟鳴之間,仿佛有電閃雷鳴。
無視了這些異相,林正陽緩緩而行。
及至殿前,周身光焰已縮水大半,蛻變為三尺左右的淡紅霞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