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都是軍中收容的,流民之中難得的一些讀書人。
其實說是讀書人,也只是通曉文墨,會些算術,對縣中政務其實未必拿手。
“縣衙之中,整理得如何?”
“戶籍、軍械、糧草、倉銀可都順利接手?”
林正陽眼下最關注的,自然便是這四樣。
掌握這四樣,就能統治一縣,順利接手縣治。
如果少了一樣,就有很大麻煩。
“回大帥,都已接手。”
幾個文吏你一言我一語,將唐成縣縣衙的大致情況描述出來。
縣衙坐北朝南,現存房間九十八間,大門三處,占地十二畝,大堂面闊五間。
昨夜戰事中,損失不大,大體上保存完整。
縣衙有五個主官,分別是知縣、縣丞、主簿、縣尉、典史。
其中知縣抱病在家,昨夜不幸死于亂軍之中。
縣丞與主簿,都被俘獲,看押在軍中。
代理縣尉曹望云沖陣而死,尸首收在另一處。
唯有典史,還知道輕重,眼看戰事將止,主動開門出降,并輔助他們接收了縣衙,因此還得了些許禮遇,得以保全一家性命家產。
至于其它小吏,大多已經四散而逃,不知下落。
林正陽聽了,點點頭,隨后吩咐著:
“此人還算識相,不予追究他的罪行,只是他的官職也不能留用了。”
看在他保全了縣衙之中各自文書、戶籍,算是有功的份上,就準許他無罪,然而官職肯定不予。
不是自家提拔而來,用著也不放心。
想了想,林正陽又考慮到自家如今缺乏可靠文吏的局面,還是斟酌了下,又道:
“問問他,有無身家清白的子侄,如有的話,可入我軍中為文吏。”
“另外,張榜貼出告示,本地如有愿為文吏者,可自薦入衙,不久將舉辦吏考,只需粗通文墨以及算術即可。”
頓了頓,林正陽又加了一句:
“如過往曾為文吏或者縣中文書,不限年齡,都可任用。”
算是釋放善意,且招攬一些不得志的文人。
縣令以及典史這等縣中正經主官,他不敢用,也不能留用,但想來招攬一些落魄文人,或者一些過往不能入仕的秀才,還是問題不大。
舉人大多可以養家,而秀才多有落魄,為了五斗米折腰,其實大有人在。
就現實點講,除了他這里急缺文吏之外,誰會用那些落魄文人?
除此之外,戰后還有大小諸事,都需林正陽親自批復。
索性做到暖閣之上,縣尊主位,順手接過一方銅印。
翻過來看,上面依稀刻著“唐成縣正堂”五個大字。
此印入手不久,他心有所感,一種微妙之感涌上心頭。
下意識眺望遠方,穿過大堂,望向外面。
絲絲白紅之氣,從地面而起,如百川歸流,忽地川涌而來,就身一合,就融入頂上。
此氣是縣衙之氣,寄托著百姓對縣衙的人望,象征著玄妙的名分與認可。
林正陽完整繼承縣衙,更重要是實質占領此縣,入主縣衙,便順理成章接過縣中政權。
卻是象征著名分的完整轉移,是以才有此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