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必誓死報效將軍!”
隨后禮官上前,捧過銅盆,里面有銅牌、官服以及銅印。
常易領了官服,欣喜雀躍。
此是破城第一功,也是第一個封的校尉。
“孫悟何在?”
“屬下在!”
孫悟出列,下跪叩首。
“你先前有小過,已受懲戒,后攻城勇猛,身先士卒,破陣有功,先登城墻,準你提拔兩級,升為校尉,今日仍需盡心盡力,不虧職守!”
孫悟亦是大聲應諾,隨后歡喜謝恩。
之后,候選、林三、林二乃至于林一,都被林正陽一一封為校尉。
這些都是原先身邊的親信,外放出去提拔的校尉。
接下來,又有五人,是攻城一戰中,立下功勛,自隊正晉升校尉。
當下,十一人都任校尉,其中一名是親衛校尉,這十一人都叩首謝恩,到一旁換了官服、配上銅牌,各自面上都有喜色。
林正陽不去理會他們,先是凝神望去,只見這十一人,頂上云氣都有些變化。
校尉一職授下,冊封下達后,絲絲白氣頓時成形,自上垂下,與原先擁有的白氣相合,頓時顯出形態,隱隱有一小印醞釀其中,只是云氣并不充足,內里很是空虛,堪堪只填充了半數左右。
“校尉一職,本是正八品,但給的白氣卻不很多,只有小團,三百左右,是因為我眼下組織太小的緣故。”
即便同樣的品級,在不同的體制里面,所獲得的待遇也是不同。
彈丸小國的正一位,與泱泱大國的正一品,所享氣運自然不可能相等,前者能有后者數十分之一便已經算是不錯。
歸根究底,還是要看統治的區域、人口以及繁華程度。
當下不再多想,再將八品及以上官員都親自唱名之后,他將名單交給身側禮官。
隨后禮官唱名,眾臣下拜謝恩,林正陽居中坦然受拜。
同時凝神感應,頂上氣運。
赤氣氤氳,翻滾如沸。
下方二三百人,各有云氣氣數,或白或紅,連成一片。
每一人下拜叩首之后,都交出自身部分氣數,匯入他的頂上,連成一片,而他作為組織的執掌者以及主君,同時也會賜下部分氣數,
名號是極其鄭重的事情,自建名號,便是自建體制。
林正陽自號折沖將軍,召集群臣群將,是必然之事。
再以折沖將軍名義,發號施令,授予麾下群臣群將官職,賜下官服、印信,眾人磕頭應命,才算正式完成。
林正陽環顧四方,眾將林立,群臣寥落。
武將提拔,相對容易,尤其是戰事不少,文臣方面,相對寒酸許多,只一二十人左右。
這便是他如今的核心力量。
武將都是他自流民之中一手提拔,都是可靠,但依然不能放松監督。
軍政府領袖,尤其是他這等白手起家者,名望不高,只能靠著武力鎮壓,兵權看得最重。
此時,轉過此念,林正陽已經做好了在軍中摻雜耳目的準備。
算起來,他如今掌握的軍隊數目,只論精銳老卒,已經高達四千之眾。
輔兵衙兵,以后自然要陸續裁撤,還兵為民,派遣地方,授予田地,不需保留那么多。
畢竟地方屯田也需要人手。
主要重臣大將都拜過之后,接下來輪到一些小官小吏拜謝。
就在此時云氣沸騰至極致,隱隱聽聞一聲震響。
中間一物凝聚成形,竟是一方小鼎,袖珍模樣,隱隱帶著深沉厚重之意,緩緩旋轉,立于云氣上方。
接受叩拜謝恩時,鼎身滴溜溜旋轉,攝取絲絲白氣,又將原本的大團赤氣吸納其中
即便如此,此鼎僅僅積蓄到三分之一左右。
整個鼎身虛浮不定,若隱若現,并不如何穩固扎實,白紅之氣在其中也有些散亂,混淆一處。
只能大致看出,白氣正在緩緩轉化為赤氣,只是速度較為緩慢。
周圍還有絲絲白氣時刻自虛空彌漫而來,吸入鼎中,不斷充實、轉化。
林正陽觀此鼎相,便能知曉自家勢力如今情況。
氣運是現實的倒影。
鼎身虛浮透明,不甚穩固,便代表著體制初建,未曾深入人心。
很顯然,這是公開的違背大義,而自身名分又不得擁護,未曾形成新的大義的緣故。
說明他的統治很不穩固,如同虛幻一般,隨時都有可能破滅。
幸而如今他還有時間,沉淀下去,一二年間,自然權威深入,民眾順服,那時想必鼎器便可穩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