集眾而匯人道龍氣,其根基在體制,在人,不在龍脈,自然也沒有這一隱患。
只是,沒有龍脈之弊,自然也不得龍脈之利。
將軍不得龍脈之助,也就沒有那等大運加身,一分一毫都得自家去打,去取……這其實是相當艱難的事情啊!
“唉,希望至少能說動一位真人,哪怕只是隨意打發三瓜兩棗,多少也能有益大業,將軍面上好看些。”
心中懷著深沉的憂慮,簡貫跨入了一塊木質牌坊之下。
……
“不要讓我失望啊,玉明道。”
書房之中,林正陽端坐桌后,面前桌上擺放著許多文件,書籍,檔案。
其中一份,頁面泛黃,邊緣卷曲,被他攤開來,擺在桌上。
“玉明真人,前朝知名道人,擅方術,能為符水,治諸疾,曾應博望郡守之邀,求雨三日,果有靈驗,得三尺三寸,書云箓擲入水中,水立止,云開雨霽。”
“郡守親睹之,奉為上賓……”
讀到這里,他冷笑幾聲:
“呵,這不過是《海田雜記》眾所載,實情并非如此。”
林正陽又自旁邊一摞書籍中,翻開一本:
“玉明道人,方士也,號大言,熬藥水,治小疾,自稱符水靈驗,有不驗者,其心不誠……大業十六年,有信眾五萬,造像立觀,自謂得道,其實誤食鉛汞而死,道法不能自治,面目發青……”
“其弟子秘不發喪,造作神話,稱之尸解,葬入玉明山,為其立觀,后成玉明道。”
這是林正陽搜集而來的抄本,百年之前某位致仕史官自家整理。
玉明道早期,很顯然道術并不如何出眾,很顯然沒有后來民間流傳的那么神奇。
發展至今,玉明道早就不復當年那,已經有了成體系的道法,經營了一份偌大家業。
林正陽稍稍派出探子打聽,就能知曉玉明山之名。
其山門之內不談,山門之外,廣收弟子,結交大戶,門人遍布周郡內外,三教九流無不敬服。
若論明面勢力,玉明山并不放在他眼中……再能打的道士,也不是軍人。
真正讓他忌憚的,是玉明道數百年經營,那幾乎無孔不入的情報網,以及遍布周郡之內的人脈網絡……你都不知道郡內誰家是否祖上就有玉明道的聯系,而且可能是上代乃至上上代就有。
這點,就讓人忌憚了。
這也是大楚立國許久,境內依然有許多道脈組織的緣故。
一地道脈,扎根地方,枝葉繁茂,很難連根拔起,其后可能的報復更是棘手。
如非必要,打壓,限制即可,撕破面皮,只是下策。
“其實道脈,才是這個世界真正的千年世家。”
“看他們的行事手段,其實比尋常世家生存能力更強。”
“因道脈掌握道法,又有信仰,能霍亂人心,本身不是以血緣關系為紐帶,而是以宗門法度和信仰為根基,這就更易吸納新血,維持活力,比世家更易傳承久遠。”
“他們不可能全力支持于我,最多就是拋下一兩枚閑棋,不過,這正是我希望的……”
世家分支眾多,四處開花,在亂世各國都有人員,是正常操作。比如當年諸葛氏三兄弟,分別投入魏蜀吳。
它們能傳承千載歲月,最重要的就是不把雞蛋都放在一個籃子里。
無論哪一方最后成了贏家,世家也都是贏家。
玉明道行事也是如此。
不過這正是林正陽所期盼的。
“我現下基業太小,玉明道真派太多人手過來,我反而不敢用了,一些才干不高的閑人,我就能吃下。”
雖說是不受重視的閑棋冷子,但能被派下來的,或多或少總還是能有點本事的。
眼看今年就要動兵,事后必然要再度擴張,這時候可輪不到他挑挑撿撿,人手那是越多越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