隊伍停下,早有輔兵清理場地,放火燒林,驅逐蛇蟲,并就地砍伐林木,用于扎營。
林正陽又派遣數人,去城下勸降。
盡管這并無意義,楚帝帝統南渡,大義尚在,不是已崩,何況林正陽無論聲望還是勢力,都并不足以讓人畏懼。
大楚官員,并不真的將區區一地賊寇放下心理。
背叛大楚朝廷,去投降一個地方流寇,怕是瘋了吧?
以己度人,林正陽自然不信真有人會這么不智,這等情況會愿意開城投降。
但,這畢竟是慣例,還是得做做樣子。
萬一就有人眼瞎呢?
再者,耀武揚威,也有助于打壓城內守軍士氣。
中午時分,云層在天上翻滾,條狀、絮狀,一片片的,煞是好看。
用過午飯,且稍作休整過后,洗脫了疲憊,林正陽望了望天氣,下令攻城。
早已準備好的攻城車、云梯,紛紛開撥。
片刻之后,就頂著縣城之上稀疏的箭雨,沖了上去。
銅鑼敲響,鼓聲陣陣。
數百人舉盾而上,很快在盾車的掩護下,在護城河上填出幾條小路。
箭雨打在盾車上,被濕土和稻草擋下,效果微弱。
一炷香后,就有云梯架上城墻。
縣城城墻不高,不過兩丈。
很快就有身手矯健的士卒攀爬而上。
城墻之上的守衛,冒著墻下的箭雨以及時而落下的大片石彈,傾倒沸水,燙的下方不少士兵皮開肉綻。
一時間,竟是維持了僵局。
緊接著,不少云梯被竹竿推倒,連同上面的士卒一起滾落,砸在下方。
數十人或死或傷。
林正陽面帶寒霜。
守城果然大占便宜,這數十人,多半都是無救。
眼看著辛辛苦苦練出的精兵,就此折損在這處,他心都在滴血。
這可都是他親自挑選、訓練出的真正精銳。
短短時間,就折損了近百人。
如果真在此處折損太多,對他未來攻略,很是不利。
心意動處,林正陽揮手,又吩咐下去。
傳令兵得令而去。
就有一隊人手,各自抱著布包,分三路沖上。
很快在盾車掩護下,趕赴城下。
此時,局勢又有變化。
有三處云梯,順利架上城頭。
數名老兵攀上,護衛者云梯。
三五成群,打開了局面,抱團而戰。
短兵交接時,武器、訓練以及兵員素質的差距,真正體現出來。
往往三五人的林軍小團,便可令十幾二十幾縣兵束手無策,一度甚至不敢近前。
隨著攀上城墻的林軍士卒越來越多,城墻上,局勢開始扭轉。
望遠鏡中,林正陽望見城墻兩處,不斷有縣兵乃至于鄉勇,如潮水般涌上城頭,包圍得水泄不通。
只是暫時攝于林軍勇武,處于僵持。
然而隨著登上城頭的林軍體力下降,局勢又再度向著不利于林正陽的方向下滑。
畢竟登上城頭的士卒,數目太少,體力爆發十幾分鐘后,就會嚴重下滑。
由于云梯數目限制,后續補充卻不是很快。
不出意外,這一波進攻會被打退。
“這就是攻城的不利了,千人守城,萬人難攻,不死傷個兩三千人,耗盡城中最后一份兵力,我怕是很難迅速打下。”
“難怪,人人都說,圍城才是上策,攻城卻是下策。”
“可惜了,如果我真的只是土著,怕是真的會選擇圍城······”
正自語間,林正陽就聽得前方,一聲巨響,轟然傳來。
戰場上,一時間,完全靜了下來。
所有人,包括初次使用這等強力火藥的林正陽,都目瞪口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