素兒煙波流轉,輕笑著:
“郡守是宦海老吏,平生最是沉穩,若是平時,要他派人出城,實在是難辦,可偏巧素兒識得郡守府上蘇夫人,吹了吹枕頭風,這才動了心思。”
“若是不然,要調動郡兵,那可就難了。”
“素兒可也是出了力的!”
林正陽緩緩點頭,應著:
“此次確實承情了。”
“若不是有你師傅這一策,老郡守真把兩千郡兵,全數守著府城,我縱然要啃下,少說也得折損三五千人手。”
古代攻城戰中,在訓練,裝備士氣等方面如相差不大,那么攻城前后,折損比大致為三比一。
攻城方三,守城方一。
這是相對合理的交換比。
所以林正陽才說,這次承情的緣故。
要守著地方,待他大軍經過,半道挖開堤壩,再出其不意擊潰他,人手太少也是不成。
大致估計,此處應有千人之軍。
如此計算,府城之中,正經郡兵,數目便在一千至一千五百左右。
少了這千人守城,意義就大不一樣……須知攻城守城,都是多隊輪換,交替休息。
因為人體會疲憊,二三十分鐘戰斗下來,就得退下。
少去千人,直接將守城方面的軍隊,砍去相當一部分,直接了影響城中守備。
就這點,能讓林正陽少損失兩千人。
更不要說,后面應該還有誠意……比如許諾的內應。
太平道,好人啊!
當真是誠意滿滿啊!
難得地給出了個笑臉,林正陽便跳下戰車,安排軍務。
不久,浩浩蕩蕩前行的隊伍,分出幾支,從數路迂回,饒向斬龍壩。
沒過多時,遠處傳來喊殺聲。
埋伏的軍隊殺了出來,看旗號,確實是郡兵無誤。
他們發現得較早,幾處兵馬還未合圍,給他們窺見嘍洞,此時正在一將帶領下,且戰且退。
林正陽派出的馬隊,占據一處高坡,緩緩沖鋒,積蓄勢能,隨后奔入陣中。
數百騎轟的一下,撞出了一個窟窿,將此軍攔腰截斷。
隨后更是多次穿插,來回闖陣。
將原本的軍陣,撕裂得七零八落。
隨后數隊合圍,圍攏上去。
喊殺聲漸漸停止,只聽到噗噗地補刀聲。
此處戰事已止。
野戰時,區區千人郡兵,此時已經不放在他眼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