另外第一天面試李明偉把唐主任,艾主任,吳東強和陸飆,王蘭與趙大洪,市場部主任老宋及各部門主要負責人都叫來坐在后排,也是出耳朵聽,出眼睛看就行了。讓他們感受一下什么叫真正的人才,企業經營需要一批又一批的精英人物的加入,資本運作更是如此,還想像以前那樣憑熱情干工作是不行了,你得真有本事了。
所以這些人都很緊張,甚至比來面試的人都更加顯得心事重重,李明偉看在眼里,暗暗點頭。人是需要動力的,一個人的優秀,不是天生的,都是后天修煉出來的;一個人的強大,更不是天生的,都是后天鍛煉出來的。
李明偉就是要告訴他們一個道理,不夠聰明,就多花點時間去學習;不夠優秀,努力來湊;不夠出色,大不了笨鳥先飛,大器晚成。沒有錢,靠自己,努力去賺。當你無路可退,當你被逼到那個份上,你除了前進,別無選擇,就這么簡單。
面試正式開始。
首先進來的是一個二十七八的年輕男子,大學生,學的是企業管理。
李明偉注意看了他一下,這個男人挺英俊,身上衣服穿的整齊,一塵不染,頭發上打了發蠟,油光錚亮。鼻梁上扛一副黑邊眼鏡,文質彬彬的。很有禮貌的像他們打招呼,然后從容不迫地坐下來。把自己的簡歷遞給主考官黃鸝娜。
黃鸝娜只是簡單看了一下,說:“你叫陳朝勇,A省理工大學畢業,學得是企業管理?”
陳朝勇點頭道:“是的。”
“那么我來問你,什么是股份有限公司?”
陳朝勇微微一楞,想了一下回答說:“股份有限公司就是由五十個以下的股東出資設立,每個股東以其所認繳的出資額為限對公司承擔有限責任,公司法人以其全部資產對公司債務承擔全部責任的經濟組織。”
“正確,下一個問題是,資本運營的客體是企業所擁有的資本,具體包括那些內容?”
陳朝勇一下子被問住了。
80年代末期還沒有這個說法,直到90年代才開始出現,是形成于神州的一個經濟學新名詞。但是作為一個學習企業管理的大學生應該對資本運營有所了解,它是在1859年由花旗國哈佛大學的兩位猶太族學生在畢業論文中發明的。
花旗國政府就應用了哈佛大學那兩位學生的發明,將這一模式投放于西部地區,于是吸引了大量的人們前往西部,并迅速帶動了當地房地產、交通運輸、旅游等各行各業的發展,經濟也隨之快速提升。這套模式在花旗國稱為“離岸經濟”。
這些在大學的圖書室書籍里都有詳細的闡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