華陽黑水間,有一州,曰梁州。梁州有一山,在岷江之東,嶓冢之西,名為臥豕山,因山中多野彘而得名。
臥豕山東行二十里,有一古巴鎮,于戰亂時建立,至今已有四百余年。
時值深秋,晨光熹微,薄霧籠罩的古巴鎮,升起縷縷青煙,煙火中似乎彌漫著食物的香味。
旭日東升,驅云散霧,東市上的人越來越多。
“瞧一瞧,看一看,新鮮出爐的炊餅,山神吃了都說好...”
“包子,熱騰騰的包子,山神賜下的獨家秘方...”
“燒雞,金黃酥脆的燒雞,山神特貢...”
街道兩旁,商鋪林立,一座三層高樓鶴立雞群般矗立在低平的屋舍中。
這是一家酒樓,酒樓名字很怪異,叫做山神家的小酒樓,酒樓周圍,有著大大小小的攤子,叫賣著各式各樣的美食,叫賣的口號也很奇特,幾乎句句不離山神二字。
“玉狐公子來了...”
不知是誰叫了一聲,所有人不約而同地看向朝酒樓走來的主仆二人,目光中夾雜著感激、尊敬、羨慕之類。
走在前面的是一位公子,戴著一副白狐面具,一身白衣,腰間別著一塊玉狐吊墜,一雙炯然有神的眼睛,似有笑意。
在其身后,是一位三十出頭的壯漢,二目圓突,面色黢黑,燕頷虎須,身高九尺,不怒自威。
“玉狐公子…”
“玉狐公子吃了嗎?”
“玉狐公子,這是我婆娘...改良的米糕,要...不要嘗嘗?”
二人路過小攤,攤主們都笑著和玉狐公子打招呼,其中一位更是捧著一盤精致的米糕來到玉狐公子面前,一臉忐忑。
目光在米糕上停留了片刻,鐘林拿起一塊,先聞了聞,而后放進嘴里品嘗。
味道很正,綿軟細膩,稻米的香甜混著著某種花香。這種花香不是很濃郁,滲進了米糕的絲絲點點,將稻米的甜味完全誘發了出來。
饒是吃慣了地球上的甜點,這個米糕還是給了鐘林一種不一樣的感覺。
該賞!
鐘林招了招手,身后的石敢當自覺地掏出錢袋,拿出了十朋貝幣交給米糕的攤主,同時將那一盤新式米糕捧在手上。
“多謝玉狐公子!多謝玉狐公子...”
米糕攤主激動地收下十朋貝幣,一番感恩戴德后,目送鐘林主仆進入酒樓。
“米攤主,你賺大發了,這攤子上的米糕是不是要送給大家吃啊,讓大家伙嘗嘗打動玉狐公子的米糕是何種滋味?”
“去去,這是我婆娘辛苦了半夜做出來的,哪能讓你們白得便宜,最多便宜三成...”
“喲喲,大糙漢子還懂得疼惜婆娘,哈哈...”
“誰...誰說...的...”
“哈哈...”
米糕攤主老臉一紅,支支吾吾半天,也就迸出兩三個字,其窘態引起一片哄笑。
“這是第六個了吧!將山神爺傳下來的食物改良...”
哄笑之后,一位攤主幽幽地提了一句,聲音流露出難以掩藏的慕羨之意。
是啊,第六個了!
十朋貝幣啊,足夠買下一間店鋪了,沒有人不羨慕。
看著米糕攤主手里的十朋貝幣,有人眼紅了,心里不由冒出一個念頭。
煮食而已,看起來很簡單,要不回家自己(讓婆娘)也去試試,也許下一個就是自己...
行人中,抱著同樣心思的不少,買完東西行色匆匆地離去。
攤主們望著那些抱著東西走得快的,瞬間明白他們心里的想法,嘴角不由自主地翹起。
在那些人的身上,攤主們仿佛看到了曾經的自己。
四年前,臥豕山的山神爺顯靈,傳下植物種子和食物秘方,困苦的古巴鎮擺脫了饑寒。一年后,山神后裔玉狐公子在東市開設一家酒樓,并懸賞百貝,以求珍饈。
酒樓周圍的攤主,就是這三年創出新式食物或改良了秘方的,只是沒有打動玉狐公子,但也特許在酒樓周圍擺攤。
叫賣口號也是酒樓的舒掌柜教的,舒掌柜是玉狐公子身邊之人,能說會道,嘴里時不時冒出一些聽不懂的話,有些話,攤主們覺得很有道理,便記下了,比如改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