對于兩公里外發生的這次“突襲作戰”,老寨子一無所知。
但此時此刻,老寨子里也并未萬籟俱寂,好幾間房子里還亮著燈光。
老寨子曾經是一個近乎廢棄的山民聚居點,據說數百年前,還是一個兵寨,只不過后來官兵撤走,就荒廢掉了。
再往后,有一些山民居于其中。
不過老寨子的地勢并不好,雖然居高臨下,占據了形勝,軍事上有一定的作用,但作為民居點,其實并不合適。
最主要的就是離周邊的耕地太遠,耕種不便。
另外,寨子里盡管有水井,飲水不缺,但如果用來耕種的話,那就不夠了。澆灌莊稼,需要去幾里外的河邊取水。
漸漸的,山民便將居所搬遷到更方便耕種的河邊去了,老寨子漸漸荒廢。
一直到淘金者的到來,這處幾乎廢棄的山寨,才被重新利用起來。
淘金者不需要耕種土地伺候莊稼,他們只要有一個遮風擋雨的地方就夠了。老寨子可以很好地滿足這一要求。
鑒于盜采團伙之間經常發生械斗,老寨子的軍事作用再一次凸顯出來。
這地方占據著附近的制高點,甭管對方人馬從何處來,老寨子的人都能看得一清二楚,及早做出反應。
晁建軍一伙占據這里之后,近些年更是對老寨子不斷進行了修葺,漸漸的有了“堡壘”的氣象。
原先早已殘破不堪的寨墻,再次被修補整齊。
雖然不可能抵擋得住高強度的攻擊,可不攜帶必要的工具,想要徒手翻越寨墻進入寨內,也不是那么容易的。
盜采團伙之間為了爭奪礦脈,打架斗毆是家常便飯,經常拳來交往,刀砍槍刺的,打得煞是熱鬧,可絕不會有人蠢到去打“攻堅戰”。
那是純傻逼行為。
所以一道簡單的寨墻,就已經足夠了。
寨子里原先那些破舊的木制吊腳樓,也早已被拆得一干二凈,取而代之的是一排排還算齊整的磚瓦屋。
這種只需要建造一層的小平房,最大的好處就是對地基要求不高,簡單弄一下就可以,工程量小,建造快,費用低廉。
反正又不在這里住一輩子,有個窩就行。
當然,寨子西北位置的那幾間平房,還是花了點心思的。
那是“虎哥”的住處。
外表也是普通的磚瓦結構小平房,和其他屋子看不出什么明顯的分辨。可內里的裝修卻比較講究,屋子里擺設的家具盡管簡陋,作工卻并不粗糙,顯然是花錢買的,價格還不算太便宜。
眼下,這屋子里就有四個人,圍桌而坐。
桌面上擺著些啤酒和炒菜,以及花生米海帶絲之類的涼盤。
早已杯盤狼藉。
一名彪形大漢居中而坐,大馬金刀的,顯得頗有幾分威猛的氣勢。
這位,就是老寨子人見人怕,說一不二的“虎哥”!
七龍河流域最大盜采團伙之一的大當家晁建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