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其實挺慘的,挺值得同情。
然而,廣武農機廠卻和其他所有破產倒閉的街道小廠不同,他們破產后居然走上了另外一條“發展道路”。
——搶劫,偷盜貨運列車的貨物!
沒錯,他們發展成了一個搶劫和盜竊團伙。
盜竊和搶劫的主要對象,就是廣武火車東站經停的貨運列車。
相比起大家都極其熟悉的客運列車,在大多數普通老百姓眼里,貨運列車就仿佛是隱身的一樣,幾乎很少有人了解貨運列車的運輸情況。
因為獨特的地理位置,廣武火車東站是靜江省西南部地區最大的貨運站,不但廣武市幾乎所有的貨運列車都從這里調撥,鄰省鄰市的一些貨運列車,也要在廣武東站經停,重新編組。
客運列車停站,一般都是幾分鐘十幾分鐘,最長也就半個小時。但貨運列車不一樣,有時候在廣武東站一停就是好幾天。
廣武農機廠的廠址剛好就在貨運站的附近,這些很少有人押運,疏于防范的貨運列車,停靠在火車東站軌道上的時候,就好像一群無人守護的大肥羊,“任人宰割”!
根據情況介紹,早在十來年前,火車東站附近就有一幫人以偷竊貨運列車上的貨物為業。其中就有農機廠的職工和家屬子弟。
只不過那時候規模遠不如后來那么大,多數小偷都是“各自為戰”,組成小團伙,多的三五個人,少的就是兩個人,甚至一個人單干的都有。
考慮到鐵路運輸的都是大宗貨物,單件價值不是很高,想要靠偷這些東西“賺錢”,需要的量比較大,一個人單干或者小團伙,通常也翻不起多大的風浪。
貨物到地頭后,發現有損失,商家通常也只能自認倒霉。
在沒有天網系統的情況之下,想要沿路追蹤這些失竊貨物的去處,簡直就是絕無可能,再牛逼的警察也干不好這事。
好在只要不是整個車廂的貨物丟掉一半,就在商家的忍受范圍之內。
所以貨運站那邊,派出所對這個事也不是特別重視。
直到“農機幫”崛起之后,這種情況就逐漸改變了。
對,你沒看錯,一開始的時候,這幫耗子是被人稱為“農機幫”的,倒也通俗易懂。一幫子農機廠的下崗職工和待業在家的家屬子弟“聯合起來”了。
在徐志偉的帶領之下,迅速“擰成一股繩”,開始“集團作業”。一開始的時候,“農機幫”只有七八個人,都是干這個勾當的。徐志偉是其中最資深者。
此人是農機廠職工中最早“下海”的,不過他的下海可不是做生意,而是做賊!
“農機幫”聯合起來之后,他自然而然的就成了首領,在這個行當,他“聲望”最高,膽子最大,據說身手也最好,拳頭最硬。
這些條件,在地下世界那就是“硬道理”。
你可以不服,只要你扛揍就行!
沒人扛得住。
所以徐志偉理所當然地成了“農機幫”的大當家,然后迅速“做大做強”,短短幾年時間內,就形成了一個擁有骨干成員十幾人,外圍成員近百人的大團伙,活躍在火車東站,大肆偷盜,搶劫物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