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景隆輸掉五十萬大軍狼狽逃回去,你不治罪不說,還把城門交于人看守。
最終人李景隆為朱棣開了城門,在永樂朝接著享榮華富貴去了。
唉,真是沒法說,也許朱棣本就有做皇帝的天命吧?
對慈愛中帶著幾分希翼且又有幾分猙獰的呂氏,朱允炆話到口中卻還是沒說出來,最后只轉而道出一句,道:“娘,兒子知道了。”
朱允炆性子軟了些,但勝在聽話。
瞧著這樣的兒子,呂氏頗為欣慰,叮囑道:“別與朱雄英朱允熥比,你沒有人家的后盾,便要努力讀書,讓先生喜歡你,能得他們喜歡,他們便會成為你們的后盾。”
...
另一邊,陳恪從東宮出來后便就回了醫學院。
整個太醫院皆是亂糟糟,人心惶惶的,醫學院能如此安穩可皆得益于陳恪。
瞧到陳恪進來,幾人比以往熱情了不少。
王康更是率先迎上,特別親近道:“陳院士,你回來了?此事真是太大了,屬下平日瞧那鄧明瞧他對誰都客客氣氣的,沒想到竟有如此大的野心,敢把御藥局的藥材倒出去了那么多,蔣院使也算冤枉了,他做這個院使也沒多久,便被此事牽連發配北地了。”
“蔣院使去了北地?”陳恪反問。
他從東暖閣出來不過也就去東宮走了一趟,得到的消息竟還沒有王康知道的多。
“是啊,陛下第二道旨意是這樣說的,陳院士,他們都說陛下第二道旨意是因你進諫所致,你不知道蔣院使去了哪里?”王康反問。
他連老朱改變主意是不是因為他都不知道,哪能知曉具體的涉案之人最后是如何判定的。
“不知道,我該知道嗎?”陳恪問道。
“那陛下第二道旨意是不是你進諫才下的?”
“不知道!”陳恪道。
他真不知道,他說是說了,可老朱也沒當著他的面下旨啊。
“那你是否見陛下總知道吧?”王康這人話就是多,又道。
“見了啊...”
話說到一半,王康剛要張嘴,陳恪索性一并回道:“我是去見陛下了,也說了些對此事的看法,至于陛下因何改變的主意,我不知道,畢竟我出來的時候,那旨意還沒下。”
陳恪說的認真,王康卻一拍手,道:“那必然是了,陳院士,你就是太謙虛。”
這是謙虛嗎?明明是實話實說,好嗎?
“行了,都好生干自己的事兒吧,免得被無妄之災牽連。”陳恪叮囑。
是與不是的沒那么重要,也沒人給他頒個好人獎,何必再說下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