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王是郊區一家工廠的門衛。
看上去可能六十歲也可能七十歲的年紀。
穿著一身灰撲撲的制服,行使著無用的職能。
即使是在工作崗位上睡大覺,也沒人會責罰他。
因為這座工廠平日里就人跡罕見。
這是一座新建的全自動化運行的工廠。
甚至連平日里的清潔衛生都有掃地機器人負責。
其實原本可以不用門衛的,因為各種監控監測系統完全替代了門衛的職能。
所以本不用門衛都可以的。
但是老板還是用了,不知道是因為老王跟了他半輩子還是老王能力不行,沒法安排別的崗位。
對于老王來說,每天的日常是如此的枯燥。
早上起床吃飯上班。
路上見不到幾個行人,到了工廠更見不到人了。
這個郊區除了工廠還是工廠,人跡罕至。
連個聊天的對象都不那么好找。
平日里都沒幾個人。
無論是隔壁還是隔壁的隔壁,都是全自動運行的模塊。
根本沒人來管你,除了有時候實在出現了自動化無法處理的問題,才會有人來維護處理一下。
平日,遠程已經可以處理大多數事情了,根本沒必要來到這兒。
全自動模塊化運行的工廠,真的賺錢嗎?
對于老板來說其實是不怎么賺的。
還不如用人力的流水線,比全自動的更能賺的多,更能壓低成本。
但是呢,沒辦法,國家要推進高新技術,補貼實在是太香了。
于是在試點城市之一的該市就出現了,劃分出了一個區域的全自動工廠。
和曾經預想的不同。
ai的智能大爆發之后,預想中的勞動密集型產業并沒有被它取代。
它所染指的,反而是看上去高深的工作。
在很久很久以前,當機器的智能尚未大跨步發展的時候,很多人以為那些基礎的流水線式的,勞動密集型產業的工廠會被逐漸發展起來的人工智能所替代。
是的,前期的發展確實是這樣的,確實被半自動化和人工智能替代了不少。
自動化的機器以及維護機器所需要的人力,替代了一部分勞動密集型產業。
當年這個發展還造成了小小的一波失業潮。
當時社會輿論的鼓吹之下,對人工智能還產生了一波小小的輿論危機。
但是當人工智能的智能再進一步發展的時候。
一切都改變了。
隨著人口綜合受教育年限的提升,勞動密集型產業受到了第一波沖擊。
信息時代的到來,信息的快速傳播接受與消化,交通物流等的快速發展,進一步抹平了人與人之間,局部地區與局部地區之間的差異。
那種想在經濟落后地區進一步壓縮用人成本的幻想破滅掉了。
于是,資本開始了一波轉移。
然而,事情從來不會那么簡單的。
來都來了,你還想走?
天真。
要不要看看我頭上的帽子是姓z還是姓s?
就這么,當年的國家隊拖著資本的其中一條大腿,不讓他踏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