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如今,那群勛貴都買了國債,用全部家產為此前而贖罪,所以求暫時放過他們,可是孔府卻還沒有買國債!”
“賜!”
“弟子在!”
“圣人曾經說過:不教而誅是為虐,所以,待會兒賜你去給孔府傳遞朝廷政令,一定要和孔府解釋清楚,說明事情的嚴重性,要讓孔府明白,他這糧食不是給我孔丘一個人的,是給大明朝廷的!”
“仲由!”
“弟子在!”
“若是孔府不愿意購買國債,也不愿意拿出等價的糧食或其他資源,你就做好帶領君子營前去圍剿孔府的準備!”
說到這里,孔子捋了捋胡子:“老夫待會兒就去以‘君子之澤,五世而斬’為核心,書寫一篇雄文,做到名正言順!”
“不過孔府畢竟是圣人之后,是很多讀書人心中的招牌,所以,第一次勸告他們若是不聽,我們就再勸一次。這第二次,便以丞相府的名義勸說。”
“若是孔府仍然不聽勸告,那么子路你就可以出發了!到時候,一定要好好的審查一下孔府的問題,所有草菅人命的孔家人,都要按照大明律處理!無論他是什么身份,即使他是當代衍圣公,該怎么處理就怎么處理!”
……
第二天,孔府之中發生了這樣的場景。
“老爺,這是今日丞相的弟子端木賜派遣騎兵送過來的政令,上面說如今大明朝正處于關鍵狀態,京城勛貴都已經毀家紓國,購買了大量國債,還請孔府也表示一二。”
“除了這份政令之外,信使還送過來了一份特殊的翰林學報,今日的標題似乎也暗有所指,曰:君子之澤,五世而斬!”
“這篇文章的落款是孔相,在文章底下,還列舉了這些年來,孔府受到的種種好處,以及朝廷歷代以來對孔府的賞賜、加封。丞相似乎對孔府,有了一些不好的想法。”
“此外,端木先生還說,此次國債,可以讓孔府以一比一點五的比例購買國債。即孔府出一萬兩,給孔府面額一萬五千兩的國債。”
這個管家,身高八尺有余,也是正宗的山東大漢。
此外,他也是圣人后裔,也是孔家人!
只不過,他是支脈的孔家人,而眼前這位家主,乃是主脈的嫡系。所以,一個是衍圣公,而另一個只是管家。
“怎么?動心了?”家主慢悠悠的道。
“丞相府此次確實是很有誠意,我們只需實際付出一萬兩,便可獲得面額一萬五千兩的國債,十年后便可獲取一萬八千兩的回報,這樣的回報,已經可以稱得上不錯二字了。”
“最重要的是,如今的朝廷,似乎可以守住。有丞相在,大明中興有望,此時購買一些國債,也不是不能考慮。”管家小聲建議道。
“你啊,還是看的太短,目光不夠長久,豈不知此乃大禍之舉!若真的這么做了,我孔府滅頂之災就在眼前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