轟隆隆
這不是打雷的聲音,而是大軍開拔之時的響動。
雖然這一次楚國并未出動傾國之力,僅僅只是部分大貴族帶著一些中小貴族和一些搶劫癮犯了的國人,以及一些活不下去的野人,但是總人數也高達六萬之眾。
當然了,這樣一支來源非常復雜的軍隊,戰斗力也就可想而知了。
軍隊內部,互不統屬。
你是大貴族,我也是大貴族,所以,戰爭怎么打,得咱們倆商量著辦。如果此次出兵的大貴族有七八個,那就我們七八個商量著辦。
可是戰時瞬息萬變,七八個人再怎么謹慎,也不可能總是能跟上戰爭的變化,他們做出的反應比實際慢一拍才是正常的。
尤其是野人、國人,素質不一。
這樣的士兵,放到明朝,那真是非常爛,爛的和李闖、張獻忠的軍隊差不多。
都是部分精銳,以及大量炮灰。
精銳是國人和貴族的少量私兵,炮灰就是野人。
這樣的軍隊,才是春秋之時諸多戰爭之中最常見的景象。也正是因此,春秋之時,戰爭才會很講究規矩。
對面的,你得先后退,把戰場讓出來,把有利地形讓出來,然后咱們在兵對兵將對將,公平公正的打上一場。
宋襄公:好啊,好啊!
大夫:國君腦子有坑,我們為什么要讓步?我們為什么不利用河流這樣的有利地形,直接讓楚軍沒法兒過河呢?
宋襄公:我乃仁義之君,我們都必須按照春秋的規矩來辦,貴族打仗,就是是這樣的啊?
大夫:我看這大宋藥丸,國君,如今楚國軍隊已經有一半左右度過了河流,我們趕緊趁機毆打楚國吧。這叫半渡而擊,可事半而功倍,如此,也能打贏。
宋襄公:不行,我可是高貴的中原諸侯,大宋領袖,怎能和那些沒有黔首、野人一樣,不講道義呢?我必須講理!
楚王:真沒想到,老子真的帶著大軍,全須全尾的過來了,還列好軍陣,宋襄公,我謝謝你啊!
全軍,出擊!
然后宋襄公就敗了,敗了之后,還成了笑柄。
總之,春秋時期,講禮的貴族,整體趨勢而言,是越來越少的。因為大家伙兒都發現,不講禮有好處!
像宋襄公,嚴格遵照貴族戰爭的規矩,算是非常講禮了,然后就遇到了不講武德的楚王,被打的遍體鱗傷,宋國國運都受到了嚴重影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