好在有長老出面彈壓,將些許躁動不安掐死在襁褓中,叫場面沒那么難看。
商人們稍微商議一番,很快拿出了主意,實質上就是妥協。
很簡單!商人們的錢沒那么好拿,四海商會也得付出點代價,譬如足夠十幾萬人人吃馬嚼的糧食以及各種開墾的物資,別的地方沒有,四海商會肯定能籌集到。
畢竟北方寒冬降雪稀薄也不是什么秘密,四海商會作為把持西北邊軍口糧渠道的大糧商,籌集到足夠多的糧食,靠從各地調運肯定不能長久,應該已經在屯田開墾,廣泛播種,目的無非是將變數控再手里。
看在商人經營三千年的渠道份上,游畢方親口答應了下來,保證提供足夠多的生產和農耕工具。
可是,當他真的接觸到商人的基本盤時,才發現自己有點高估了。
他們當中大部分人,一輩子都謹小慎微,農忙時就是農人莊稼漢,只有農閑時才弄些手藝活,挑起貨郎擔子,穿村過鄉,走街串巷,置換幾個錢補貼家用。
也只有到了第九王朝,地上出現百萬人口大都市,小商品經濟高速發展,市民消費體系建立起來,商人們才掙脫田地的束縛,有了喘息的機會。
“前后三個王朝,不過五百年歲月,就能折騰出遍布九州大地的商業網絡,錢莊當鋪,各行各業都有涉足……連印子錢都敢放!”
游畢方翻到這里,頓時下了決心,通過自己掌管的渠道,將這些商人打包送走,還特意送到沒有被黑霧籠罩的光輝之地。
這些殷商遺民來到廣漠的新天地,立即動手墾荒耕種,在短短的時間里,建立起一座座簡易的定居點。
隨著時間的推移,此方世界的土著,被天道意識依照殷商遺民創造出來,雙方的文明體系完全不在一個層次上,每次會戰都是土著慘敗居多。
可是,商人們也有損失,死掉的還都是年輕力壯的青年,這就是變相的放血。
土著也都不是愚昧無知的野人,他們在戰爭中不斷學習,不停地進步,更何況土著的身后是強大的戰神。
好在,殷商遺民也不蠢,緩過神來后,發現自己的地盤被土著四面圍住,想起信用一向很好的“掌教”,趕緊雕刻神像放在神位上。
至此,游.因緣魔神.畢方不再是彩虹冠冕者,這種有名無實的預備神明,而是成為真正的神祗。
“殷地安否?”
此話一出,殷商遺民喜極而泣,終于有了正牌神靈,不在畏懼有戰神撐腰的土著。
“殷地安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