話又說回來了,畢竟是自己親手挖出來的東西,雖然經濟價值不大,還是很有收藏價值和紀念意義的!
走了大半天的山路,又挖了一個多小時的地,縱然李昭體力過人,也覺得有點小累了,當即把幾枚銅錢收好了,坐在一顆大柏樹下休息……
這是一株罕見的龍鱗柏樹,有二十多米高、六七個人合抱粗,紅褐色的樹皮坑坑洼洼,就像是蛟龍身上的鱗片一樣,看樣子,樹齡起碼在兩千年以上了,卻依舊枝繁葉茂、郁郁蔥蔥!
樹下有一口古井,呈六棱形狀,已經破損的不成樣子了,青石井臺幾乎與地面平齊,里面黑黝黝的、深不見底。
坐好之后,李昭喝了瓶山泉水,又吃了兩罐牛肉罐頭,而后從背包中拿出一本《舊唐書》,美滋滋的看了起來:‘吳王恪,太宗第三子也,武德三年,封蜀王,授益州大都督,以年幼不之官。十年,又徙封吳王。十二年,累授安州都督。
恪母,隋煬帝女也,恪又有文武才,太宗常稱其類己。
長孫無忌既輔立高宗,深所忌嫉。永徽中,會房遺愛謀反,遂因事誅恪,以絕眾望,海內冤之。有子四人:仁、瑋、琨、璄,并流于嶺表……’
在中國歷朝歷代中,李昭最喜歡大唐帝國了,軍事、政治、經濟、文化……皆是首屈一指,國力強大無比,傲立東方,萬國來朝!
在大唐二十一位皇帝中(包括則天女帝),李昭最佩服的是太宗皇帝-李世民,而太宗十四子之中,李昭又最喜歡吳王李恪了。
“太宗皇帝英雄一世,文治武功都稱得上曠古爍今,唯獨在選擇繼承人的問題上,犯了個大錯誤啊,放棄了英武的李恪,而選擇了柔弱的李治;如果李恪做了皇帝,就絕不會有后面的武氏竊國,以及數十年的政局動蕩不安,大唐帝國的歷史、乃至于整個世界歷史都要改寫了,寫的更加光輝燦爛……可惜,太可惜了!”
李昭是帝都人氏,可是根據族譜記載,祖上是一千多年以前,從關中一帶遷出來的,先遷移到了山西-洪洞縣,為了躲避戰亂,又輾轉遷到了帝都!
族譜上還清楚記載著,李家這一脈的祖先,就是吳王李恪的第四個兒子,換而言之,李恪是李昭的太祖爺爺呢!
可惜的是,這位太祖爺爺沒能坐上皇位,不可一世的大唐帝國也沒能延續到今天,否則的話,自己也能沾點光不是,沒準還能混個國公、郡公當當呢!
退一步說,那怕當個最小的開國縣男也行啊,有俸祿、有住宅、有特權,還有一小片封地,沒事帶上幾個狗腿子,收收租子、喝點小酒,調戲一下村花,想想就美的冒泡呢!
“嗯?”
正看的興致勃勃呢,周圍突然暗淡了下來,李昭連忙抬頭觀看,只見明媚的太陽正在迅速消失,被一個圓形黑影給遮擋住了……是日食,這可是難的一見的天文現象!
在中國的神話故事中,日食,又叫‘天狗吞日’,據說那一小段時間里,乾坤顛倒、陰陽逆亂,會發生很多不可意思的事情!
“咔嚓!咔嚓!——噗通!”
機會難得,不容錯過,李昭連忙掏出手機,對準天空連按了十幾下,把這難的的景象拍了下來,又調整位置,準備來了幾張自拍照,回去跟同學們炫耀一下。
那只光顧得抬頭看天,卻忘記了腳底下,一個不留神,一腳踩到了古井上,身體瞬間就掉了下去……‘噗通!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