……
大街上商鋪林立、叫賣之聲不斷,更有四方商旅來來往往,不僅僅是大唐子民,還可以看到粗矮強壯的突厥人、耳戴金環的吐蕃人、以及金發碧眼的波斯商人!
武安縣城很繁榮,可是如何賺錢呢?
一家鐵匠鋪在招學徒,一個月四百文錢,要求身強力壯,能舉起一百二十斤的石鎖,自己這小身板肯定不行,而且工錢太少了。
還有家酒樓招小伙計,一個月也是四百文錢,不僅包吃包住,還可以往家帶剩菜剩飯。
衙門招人挑‘夜香’,什么是夜香,原來就是挑大糞的,這工作……這還是算了吧!
……
在大街上轉悠了小半天,也沒找到賺錢的門路,垂頭喪氣之際,李昭突然發現路邊有一棟奇怪的建筑,面積非常大,卻不像是酒樓、客棧之類,也沒有任何文字招牌,反倒是大門上面,矗立著一只黃銅打造的雄雞,昂首挺胸、威風凜凜!
大門敞開著,不時有人進進出出的,有的手中還提著雞籠子,神情極為亢奮。
“白饃,這是做什么的?”
“回主子的話,這是一座斗雞場,有人在里面擺擂臺、玩斗雞,還可以下注搏彩呢!”
與整天宅在家里的李昭不同,白饃經常外出,又是個好熱鬧、好打聽事的活潑性格,故而對武安縣城的情況非常熟悉。
……
早在春秋戰國時期,權貴們就玩斗雞了,之后歷朝歷代亦是如此,傳承至大唐開元年間,斗雞之風更加盛行了,因為當今天子-李隆基,就是一個骨灰級的斗雞愛好者。
在皇家御苑里面,專門設有一處‘雞坊’,里面圈養了一千多只斗雞,又從軍中選出五百名小兒,專門負責喂養和訓練這些斗雞。
據說每次散了朝之后,李隆基把龍袍一換,就不是威嚴的皇帝了,而是嘻嘻哈哈的,領著一群皇兄皇弟們玩斗雞,大呼小叫,樂此不疲。
開元十三年,李隆基跑到泰山頂上封禪,如此重大嚴肅的政治活動,也沒忘了帶上三百只雞,中途稍歇口氣,就立刻組織斗雞,從長安到泰山的一路官道上,滿地都是雞毛!
上有所好,下必效之,在當今天子的帶領下,上到皇親國戚、文武百官,下到小官小吏、平民百姓,全都投入到了轟轟烈烈的斗雞運動中,各式各樣的斗雞場也隨之出現了……就以武安縣城來說,大大小小的斗雞場就有十多座呢,那種用幾根繩子圍攏成的,路邊的簡易斗雞擂臺更是隨處可見!
“哈哈,真是天無絕人之路啊……走,白饃,咱們進去看看!”
“主子,咱們進去做什么?”
“當然是賺錢了!”
別的事,李昭或許不敢自吹,可和玩有關的事,那絕對是專家級別的存在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