醉仙樓位于武安縣城的中心大街上,上下四層、裝飾華麗,可以同時容納七八百人進餐,是縣城內最大的一家酒樓了。
酒樓后面,還有一座醉仙客棧,有客房幾百間之多,同樣是縣城內最大的客棧。
那位小齊國公—崔宗之,如今就下榻在醉仙客棧中。
中午時分,李昭、白饃、孫管事三人來到了客棧大門外,頓時震驚住了,只見客棧大門禁閉、門前還高掛著一塊木牌,上面龍飛鳳舞兩個大字:免客。
原來得知小齊國公—崔宗之在醉仙客棧下榻,前來拜訪的人絡繹不絕,有文人墨客、有地方豪強、也有小官小吏……有的帶著貴重禮物,有的帶著漂亮女兒,而這些人的目的基本相同:溜須拍馬、攀附權貴。
崔宗之煩不勝煩之下,干脆關門謝客了,還在大門口掛上了免客牌,無論誰來拜見,侍從們一律擋駕!
即便如此,仍有很多人不肯離去,在大門外苦苦等候著,隊伍能排出一兩里地長,而且還在不斷增加中,只為見上小齊國公一面。
李昭不禁有點傻眼了,如果按序就班的排隊,恐怕排上三天三夜,也輪不到自己扣門求見,即便是輪到了,也是進不去大門的,這該如何是好呢?
強行闖進去,大門內外皆有侍衛,把守的風雨不透。
偷偷的翻墻進去,未免太過失禮了,惹人家笑話。
還有什么辦法呢?
……
有了,換位思考一下,自己此行的目的是見小齊國公,既然自己進不了客棧,那把小齊國公引出來不就行了嗎。
問題是,如何才能引蛇出洞呢?
“孫管事,這位小齊國公有什么愛好沒有?”
“回公子爺的話,聽說小齊國公平生有兩大愛好:一是飲酒,二是下棋,而且棋藝高超,已經達到第三品的境界了,在同齡人中罕有對手。”
“哦,下棋?”
《世本》記載:圍棋為堯帝所造。
春秋戰國時期,圍棋已經在社會上廣泛流傳,成為了智者們最喜歡的游戲之一!
到了隋唐時期,圍棋更是進入了一個鼎盛階段,喜愛者不計其數,就連皇帝也不例外,比如唐高祖-李淵就是與裴寂對弈過程中,偷偷謀劃了起兵反隋的大事。
太宗李世民更是把兵法與圍棋相融合,下棋猶如用兵一般,正奇相合、千變萬化!
當今天子—李隆基,更是一個骨灰級的圍棋愛好者,閑暇無事之時,經常找大臣、皇族、妃子們對弈,還專門在翰林院中設置了‘棋待詔’官職(正六品),招攬全國各地的圍棋高手,專門陪著自己下棋。
比如當今第一國手-王積薪,就是因為圍棋下的好,才從一個鄉下破落戶,一躍而成為了天子寵臣,平日里陪伴御駕、賞賜不斷,簡直比皇親國戚還要風光幾分,也成了無數人羨慕的對象。
上有好者,下必甚焉!
在皇帝的帶動下,大唐帝國的臣民們紛紛投入到了棋道之中,尤其有一定社會地位的人,如果不會下棋的話,那就跟不識字一樣丟人,出門都不好意思跟鄰居打招呼。
另外嗎,按照從高到低的順序,人們習慣性的把棋手分為九品:一曰入神、二曰坐照、三曰具體、四曰通幽、五曰用智、六曰小巧、七曰斗力、八曰若愚、九曰守拙。
那位小齊國公,竟然擁有第三品具體的水平,可見是個棋道高手!
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