而眾多挑戰者當中,只有一個人連著喝干了三大碗烈酒,而后搖搖晃晃的向三樓走去,那知剛摸到二樓的樓梯,就跟頭把式的摔了下來,幸好被伙計們接住了、沒有負傷。
就這樣,‘三碗不上樓’的事情成了一件奇聞,迅速的傳播開了……
第一天,武安縣城內一半的人知道了。
第二天,另一半人也知道了。
第三天,住在縣城外的人也陸續知道了。
二鍋頭的名聲,這下算是徹底打響了。
接下來,正式開始出售,李昭早就定好了價格:一斗酒十五貫錢!
在關中地區的集市上,十五貫錢足夠買一頭壯牛了,如今只值一斗酒,是不是太貴了?
說實話,這個價格的確是貴了一點點,可貴有貴的理由啊!
一則,如今在關中地區,普通的濁酒是三百文錢一斗。(杜甫有詩曰:早來就飲一斗酒,恰有三百青銅錢……沒辦法,詩圣是個窮**絲,只能喝點便宜酒了。)
上品清酒是十貫錢一斗。(李白有詩曰:陳王昔時宴平樂,斗酒十千恣歡謔……詩仙的腰包豐厚,喝的都是頂級好酒。)
如果二鍋頭的價格定低了,誓必對原來的酒市場形成巨大沖擊,濁酒、清酒全都賣不動了,釀酒作坊一家家倒閉……那樣的話,會有多少人丟了飯碗、又有多少人恨二鍋頭入骨呢?
恨二鍋頭,就等于恨李昭。
萬人切齒痛恨,會引來什么結果,就不必多說了吧?
因此上,把二鍋頭的價格定高一些,不與其他的酒類相沖突,也就不會引來災禍了。
二則,二鍋頭這種酒高價酒,本就是給達官顯貴、地主富商準備的,而這些有錢人買東西,有著一條千古不變的習慣:不求最好、但求最貴!
因為有錢人消費的目的,不僅僅是物質上的奢靡,還有精神上的享受……一句話,用金錢證明自己的社會地位!
基于以上兩點,李昭才把二鍋頭的價格定貴了一些。
當然了,這是在現有環境下、不得不做出的妥協。
李昭暗下決心,等自己擁有了足夠的財富、和足夠的權利之時,一定把二鍋頭的價格降下來,讓它成為一種大眾消費品。
那個時候,就算是田間農夫、碼頭苦力,在辛苦了一天之后,也能喝上兩杯二鍋頭,舒緩身體和精神的疲憊,睡上一個好覺!
二鍋頭,本就是屬于平民百姓的東西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