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夜叉也跟著來了,在四人周圍跑來跑去的,時而嗅嗅山間的野花野草、時而發出稚嫩的嚎叫聲,顯的很是歡快!
對它來說,進山就等于回老家了。
“不行了,快要累死了,玉郎,還要多久才能爬到山頂啊?”
“堅持一下,以咱們現在的行進速度,大約再有小半個時辰就能爬到頂峰了。”
“玉郎,你上過頂峰嗎?”
“沒有,以前來過幾次,只是在山下采摘一些草藥而已,不過聽村里的老人們說,天劍峰上的景色極美,若不上去看看,保準一輩子都會后悔。”
天劍峰極為陡峭,越往上越是難行,幸好李昭有一套攀爬工具,幫著大伙省了不少力氣。
在攀爬過程中,李昭仰頭瞭望,只見山頂上有大片樹木,其中又以野棗樹居多,時值金秋,棗子基本上都成熟了,紅燦燦的一大片,吸引了無數飛鳥前來啄食……
在高聳的樹梢上,還有一個小黑點來回跳躍,隱約像是人影,隨即又消失不見了。
什么人,有如此厲害的功夫……莫非自己眼花了,不是人,而是猴子?
算了,繼續爬山吧。
小半個時辰之后,四個人終于到達了山頂,居高臨下、俯視四方,美景果然讓人為之迷醉:
向北看,關中平原-河流縱橫、土地肥沃,號稱天下之脊,得關中者得天下!
向南看,巍巍秦嶺-萬重山脈、崖陡壁峭,險峻無比,它還是華夏的南北分界線之一。
看著看著,崔宗之發現東南方向上,群山峻嶺之中有一條古棧道,蜿蜒崎嶇、溝通南北……“玉郎,那是什么古道?”
“子午道!”
“什么,子午道?”
崔宗之不禁大吃一驚,都說蜀道難、難于上青天……難者,秦嶺也。
秦嶺地勢險峻、東西縱橫數百里,在關中平原、巴蜀盆地之間形成了一道天然屏障,同時也嚴重阻礙了交通。
為了方便兩地往來,從戰國末期開始,國人就不斷的修筑棧道,共計有六條,它們分別是:陳倉道、褒斜道、駱谷道、武關道、峪谷道……以及子午道。
子午道全長六百六十里,北口曰:子,在長安城南百里;南口曰:午,在漢中府洋縣東一百六十里。
而在六條棧道之中,子午道的地形最為險峻了,并有‘秦嶺六道,子午為王’的說法。
不過嘛,真正讓子午道揚名天下的,不是它的險峻難行,而是一個軍事奇謀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