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糧食,關鍵是糧食,困于子午谷當中、一萬多人吃什么?!”
軍事沙盤推演,不是擺弄幾塊石頭那么簡單,天氣、地形、兵力、裝備、糧草、人心……各種因素都要考慮進來,如此才能得到答案。
李昭和崔宗之討論了整整一個時辰,推演終于有了結果:
不得不承認,子午谷的地形太險峻了,兼之天氣變幻無常,如果魏延從這里進兵,運氣好的話,至少也要二十天才能走出子午谷,就算走出去了,隨身糧草耗盡,將士們又精疲力盡,恐怕也沒有力氣攻打長安城了。
就算強行攻打長安城,如果守軍拼命抵抗,蜀軍沒有重型攻城器械,也很難打進去的,而后就是被反包圍、全軍覆滅……
如果運氣不好,蜀軍連子午谷都走不出去,中途就會斷糧潰散,一萬將士能逃回十分之一就算不錯了!
(建興八年,曹真率領十萬大軍沿著子午谷進攻蜀國,結果途中遇到了大雨,大軍走了一個多月,連一半路程都沒走完,士氣低落、補給困難,只能退了回來……子午谷之難行,由此可見一斑。)
“如此看來,諸葛丞相是對的,如果從子午谷進軍、蜀軍恐怕連半成勝算都沒有。”
“不錯,子午谷奇謀實在太冒險了,幾乎與送死無異……不過嘛,如果我是蜀軍統帥,一定會實施這個計劃,奇兵偷襲、奪取長安,即使一次不成功,也要嘗試第二次、第三次……不死不休。”
“哦,玉郎何出此言?”
崔宗之有點糊涂了,利用沙盤推演、判斷出‘子午谷奇謀’勝算極小的是李昭,主張執行這個計劃、出兵偷襲長安的還是李昭,這不是自相矛盾嗎?
“呵呵,沙場征戰本就是一件冒險的事情,若想以弱勝強、以小搏大,更要敢于冒天大的風險才行,否則斷難成功。
巨鹿之戰,項羽破釜沉舟、冒著全軍覆滅的危險,激發了數萬楚軍的斗志,一戰破秦軍三十萬眾。
井陘之戰,韓信背水列陣、全軍將士置之死地而后生,這才以少勝多打敗了二十萬趙軍。
諸葛丞相一生謹慎,做任何事情都是三思后行、步步為營,這樣性格的人,固然不會犯什么大錯誤,可也難以取得大的成功,這樣性格的人更加不適合領兵打仗。
說白了,戰爭就是一件玩命的事、狹路相逢勇者勝!”
“聽君一席話,勝讀十年書,玉郎足智多謀,日后若是統帥大軍,必然可以百戰百勝、建立不世之功勛,愚兄佩服萬分!”聽完李昭一番講述,崔宗之不禁挑起了大拇哥。
之前只知道李昭棋藝精湛、酒量如海,還會設計一些奇巧之物,不想在軍事上亦有高超本領。
如此人才,找個機會推薦給朝廷,必能成為國之棟梁,自己為國舉才,亦是一件不小的功勞!
……
接下來,二人繼續討論古往今來、歷朝歷代的利弊得失,無論是軍事、政治、外交、制度、賦稅……李昭皆有精辟之語,聽的崔總之連連拍手稱贊。
如此談來談去,又談到一個新話題:志向!
古人云:為學須先立志,志既立、則學問可次第著力,立志不定、終不濟事!
人生有了志向,才有前進的目標和動力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