吏部司位于皇城南邊的太平坊內,建筑面積非常大,整整占了半坊之地,是國家專門用來考核、選拔人才的地方……卯時左右,二人順利來到了這里。
放眼望去,吏部司大門前,站滿了前來參加選拔的考生,大約有一千二三百人之多,基本上都是衣著華麗的權貴子弟!
這不奇怪,有資格向朝廷舉薦人才的,大都是達官顯貴、士族門閥。
而他們舉薦的人,基本上都是自家的親朋好友、弟子門生,或者是你舉薦我家的孩子,我舉薦你家的孩子,互相幫助。
至于寒門學子們,那怕再是才華橫溢,也很難獲得一個被推薦的機會,更加難有出頭之日……說到底,大唐朝的仕途之路、依舊被士族牢牢控制著。
……
距離進場還有一段時間,考生三五成群的聚在一起,議論著選拔考試的事情,李昭當即扎進人群中,豎起耳朵認真聽起來……
“各位兄弟聽說了嗎,這次的選拔考試共有四道題:貼經、墨義、詩賦、策論,限一個時辰之內答完;之后由主考官閱卷,從中錄取一百二十名優異者,其中前三名進入弘文館,以后專門陪伴皇子、皇孫們讀書,那可是一等一的好差事,前途不可限量。
四到十五名,進入三省六部,授予起居舍人、通事舍人、門下錄事之類的官職(正六品),好好的勤學苦練,以后也會有個好前程;十六到四十名,派往各道、州的衙門當中,授予司功、司倉、司戶之類官職(從六品);至于剩下的八十人,只能到小縣衙中任職,一點一點的往上熬了。”
一位白面中年人,搖頭晃腦的講述著,顯然是經驗豐富之士。
“弘文館、三省六部,小弟是萬萬不敢想的,能夠僥幸進入道、州一級的衙門中任職,那就是列祖列宗保佑了。”
“哎,考不上就考不上吧,千萬別動歪心思啊,你們知道這次的主考官是誰嗎……乃是當朝左相-李適之,有名的鐵面無私、執法無情,誰要是作弊被抓住可就慘了,不死也得脫層皮!”
……
李昭正聽的津津有味呢,白饃拽了拽他的衣服,又指了指大街東側,只見一輛華麗的馬車疾馳而來,在大門前停穩之后,從中下來兩個肥頭大耳的家伙,正是李沖、李飛兄弟。
與此同時,兩個胖子也看到了人群中的李昭。
雙方目光碰撞之后,都在心中偷笑起來,至于誰能笑到最后,那就各憑本領了。
……
“隆!——隆!”
卯時二刻,吏部司的大門打開了,從中涌出數十名青衣小吏、以及上百名手持水火棍的差役,手中還捧著厚厚的黃冊。
“全都聽真了,凡是入場考生,一律驗明正身,若有冒名頂替者,定然嚴懲不貸……排隊,快點排隊!”
“以往從不驗明正身的,這次為何多此一舉呢?”
“這是左相的命令,不驗身者,不得入場。”
……
舉薦制度有不少優點,可也有不少弊端,冒名頂替就是其中之一,比如說某個門閥大族,有官職、有人脈、有金錢……很容易弄到了被舉薦的名額。
可偏偏自家兒子不爭氣,吃喝嫖賭樣樣精通,讀書識字樣樣不行,參加選拔考試肯定過不了關,怎么辦呢?
有辦法,就是花錢雇傭一個滿腹經綸的寒門子弟、替自家的傻兒子去參加考試,從而獲取官職……此類事情,層出不窮。
以至于有人諷刺道:
舉秀才,不知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