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是《尚書》里的一句話:曰若稽古帝舜,曰重華協于帝。浚哲文明,溫恭允塞,玄德升聞,乃命以位,慎徽五典,五典克從……
李昭有過目不忘的本領,又跟青姨學習了多年,小小題目自然不是問題了,當即執筆在手、飛快的默寫了出來。
……
第二道題:墨義,就是從經書中提出若干問題,令考生就書中原文筆答,不加解說!
這也難不住李昭,很快寫出了標準答案!
第三道題目:詩賦!
以月為題,寫五言絕句一首,這就有點難度了。
前面兩道題目,只要記性好就能答對,可是作詩,要求對仗工整、押韻優美,這不僅需要深厚的文學功底,還得有一定的靈氣才行。
平心而論,李昭就是個沒啥靈氣的家伙,至少在文學方面如此,以前寫個論文都得找人代勞,更別提高難度的詩賦了。
沒辦法,只能厚顏無恥一回了,作詩,哥肯定不會了,可是哥會抄襲啊,不就是以月亮為題嘛,《唐詩三百首》里有的是,比如那首《靜夜思》就挺不錯的:床前明月光,疑是地上霜……
不行,這是開元十四年,李白在揚州旅社中寫的,早已經廣為流傳了,自己要是抄襲了,還不讓人笑掉大牙啊?
還是換一首吧,找一個還沒出生的大詩人,誰比較合適呢……李賀,對不起你了!
大漠沙如雪,燕山月似鉤,
何當金絡腦,快走踏清秋!
第四題:策論,就是寫一篇議論當前政治問題、向朝廷獻計獻策的文章。
題目:公私上下、并苦乏錢,百貨不通、人情窘迫,何以解之?
翻譯過來就是,如今全國上下都嚴重缺乏錢幣,致使商品交易困難,百姓們叫苦連天,有什么辦法來解決呢?
什么情況,堂堂的大唐帝國,竟然缺少錢幣?
是的,還不是一般的缺乏,而是非常的缺乏,尤其是開元年間以來,隨著國力強盛、商業繁榮,對錢幣的需求量極大,而國家又沒有那么多錢幣,結果就出現了——錢荒!
也就是沒有足夠的錢用,給日常生活、商業交易帶來了極大困難,甚至朝廷給官員發放俸祿、都是少半錢財、大半實物,老百姓的日子更不必說了,以物易物、麻煩至極。
……
有人問了,國家為什么缺乏錢幣呢,這個原因就比較復雜了:
中國境內自古就缺少金、銀兩種貴金屬,無奈之下,這才實行了銅本位錢幣制度,也就是鑄造銅錢、交易流通。
問題是,銅礦的數量也不是很多,加之開采困難,嚴重限制了銅錢的鑄造數量。
比如現在的大唐帝國,一年鑄造的銅錢大約是三十二萬貫,即三億兩千七百萬文,即使這些銅錢全部進入市場,不計損耗,平均每人每年也只有六七枚錢,這明顯不夠使用的。(大唐開元時期人口是八千萬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