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不錯,可能再作一首嗎?”
“請出題!”
“那就以此為題吧,還是一柱香時間!”
李適之也認為李昭是蒙上的,決定出個更冷僻的題目,指了指旁邊的桌案,上面擺著十幾個包子,其中一個被咬開了,里面露出金黃色的蟹黃!
這是自己的點心,剛吃了幾口,外面就鬧事了,只好中途放下!
李昭沒多說什么,背著手開始踱步,不多不少,還是七步:
《蟹包》
妙手能夸薄樣梢,桂香分人蟹為包。
也在不枉持螯手,便是持螯亦草茅。
如此冷門的題目,竟然又蒙上了,大堂上下又是一陣嘩然。
“少年人,還能再做一首嗎?”
“請出題。”
“你既然稱贊了包子,再贊贊里面的螃蟹如何?”
李昭開始踱步,還是七步!
《詠螃蟹》
未游滄海早知名,有骨還從肉上生。
莫道無心畏雷電,海龍王處也橫行。
一首是蒙的、兩首是蒙的、三首也是蒙的嗎……大堂上下鴉雀無聲,不少人暗中嘀咕起來,莫非這個李昭真是奇才?
接下來,李適之繼續出題,一個比一個生僻,而且開始規定文體:五言、七言、絕句、律詩……難度不斷提高。
李昭從容不迫應對著,無論什么題目,保準七步成詩!
長話短說,當李昭吟到第十首詩,堂下九百多考生全都服氣了,紛紛生出了高山仰止之心,佩服的五體投地啊!
曹植七步成詩,李昭同樣七步成詩,看起來不分伯仲,可是不要忘了,曹植寫《七步詩》的時候,已經是二十九歲的成年人了,李昭今年卻只有十六歲!
曹植只吟詩一首,李昭則是連綿不絕。
兩相比較之下,顯然后者更勝一籌!
吟到第十三首詩,十二名副考官全都服氣了,其中幾個更是心灰意冷,準備著考試一結束,就回家寫辭呈了。
苦讀詩書幾十年,竟然比不過一個少年郎,還有何臉面教書育人,那不是誤人子弟嗎,還是回家抱孩子去吧!
吟到第十七首詩,李適之不再出題了,重新打量了李昭一番,而后站起身來、恭恭敬敬的抱拳行了一禮!
堂堂當朝宰相,給一個少年人行禮,絕對是天大的面子了,也體現出了道歉的誠意!
李昭不敢托大,躬身還了一禮!
“本相已經查明,李昭真才實學、絕無作弊之事,在場可有異議者?”
李適之連問了三遍,大堂上下鴉雀無聲,幾百考生全都服氣了,有如此詩才者,又何屑于抄襲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