很快的,周圍就響起了驚呼聲、贊嘆聲、議論聲,大家都在想一個問題,這個燈籠為何能無風自轉呢?
有人說是機關,還有人說是一種秘術,肯定找高僧、或者道士施過法了。
議論紛紛,各執己見!
不過有一點可以肯定,今晚所有的禮物里面,這盞燈籠最引人注目了,力壓獨孤俊臣的梅花圖一籌不止。
這時候,被搶了風頭的無雙公子—獨孤俊臣,又是何反應呢?
只見他神態如常,沒有一點不悅之色,還主動拱手行禮:“敢問昭公子,此燈甚是奇妙,不知出自那位高人之手?”
“不才,正是在下制作的。”
“哦,想不到昭公子不僅滿腹經綸、文采風流,還有一雙巧奪天工的手,真是令人佩服,以后若有機會,還請多多賜教才是!”
“好說、好說!”
孤獨俊臣言辭謙和、胸懷寬闊,顯示出了良好的品質。
不過嘛,李昭敏銳的察覺到了,在獨孤俊臣的眸子深處,暗藏著一縷寒芒,其利如刀、其毒如蝎!
看來這位無雙公子,并不是真正的公子無雙啊!
……
又有人走了過來,這次是睿智公子—楊炎,什么話都沒說,就遞過來一把魯班鎖。
傳說春秋時代,魯國工匠-魯班為了測試自己的兒子是否聰明,用六根木條制作一件可拼可拆的玩具,叫兒子拆著玩,兒子忙碌了一夜,終于拆開了,這種玩具就被稱作魯班鎖。
魯班鎖看似簡單,實則凝聚了中國古代建筑中榫卯結構的大智慧,原本為六根,后人根據其原理,又推演出了八根、十根、十二根……
楊炎遞過來這個,數量多達十六根,在這個時代已經是登峰造極了,而他遞過來的目的,顯然是要考一考李昭這方面的本領。
做為一個資深玩家,李昭對魯班鎖并不陌生,飛快的拆開了,又重新組裝起來,玩的很是順手,后世人根據立體幾何學,已經推演出三十六根的魯班鎖了,這種十六根的只是小兒科!
睿智公子的魯班鎖,竟然被解開了,賓客們又是一陣大嘩。
“你很好!”
“你也不錯!”
楊炎開口了,聲音冰冷,只有區區三個字。
李昭卻不以為意,人和人之間的關系很奇妙,有的說上一輩子的話,依舊是隔心的陌生人,有的只要只言片語,就能結成生死之交。
楊炎,屬于后者。
……
宴會繼續進行,一些雜耍藝人上場了,表演跳丸、走索、抖空竹、耍壇子……之類的精彩節目,迎來了陣陣喝彩聲。
除了精彩的節目,今晚還準備了一種游戲——投壺!
早在春秋時期,諸侯宴請賓客時的禮儀之一,就是請客人們射箭,那個時候,社會中尚武精神濃厚,一個成年男子如果不會射箭,是會遭到他人恥笑的,主人請客人射箭,客人也是不能推辭的。
可是兩漢以后,社會上的尚武精神衰退,儒學之風興起,很多人確實不會射箭了,就用箭投酒壺代替,規矩很簡單:
立一個三尺高的青銅壺,壺口大約有成人手臂粗細,左右各有一只略小的壺耳。
參加游戲的人,站在二十步開外,用一種特制的箭來投擲,每一局是八支箭,還有人專門計算籌碼。
投中了壺口,一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