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大膽狂徒,千歲爺的時間何其寶貴,那有功夫跟你這磨蹭,還不乖乖的認罪伏法,念在都是同宗的情分上,還可以從輕發落一二!”花花太歲又發話了,不過說的也有幾分道理。
兩大箱子的賬冊,八名賬房先生一起動手,還算了一個時辰呢,如果李昭一個人核對,又該算到什么時辰去?
堂堂的寧王千歲,難道什么都不做,就這大眼瞪小眼的干等著嗎?
“千歲的時間寶貴,晚輩豈敢耽擱,只要半個時辰就可以了。”
“什么,半個時辰,你就能核查完賬冊?”
“不錯,半個時辰之內,晚輩就能核查完畢,如果做不到的話,晚輩甘愿去宗正寺領罪!”
核查賬目的事情,李昭早就預料到了,當即從腰間摸出一副小巧的金絲楠木算盤。
最近一段時間,和王家一起經營提煉精鹽的生意,需要計算的賬目比較多,因此上,李昭親自制作一個小算盤,今天正好用上了。
論起計算能力,算盤可比算籌好用多了!
“二一添作五……逢二進成十……四進二十……六進三十……”李昭盤膝坐下,一手翻著賬冊,一手撥打算盤,憑著一心二用的本領,飛快的核查著賬目。
不得不承認,申二有點本事,賬目記的十分巧妙,從表面上看是滴水不漏的。
可是不要忘了,李昭是五道口職業技術學校的高材生,不僅精通機械制造,也兼修過經濟學、金融學的課程,核查這種賬目還不是小菜一碟,很快就檢查出了一處問題:
如今在長安東市上,一匹上等的紫熟綿綾(高級絲織品,是三品以上官服的原料),大約是2600文錢,如果購買數量巨大,價格還可以便宜不少呢!
這本賬冊上面,同樣是一匹2600文錢,看著沒什么問題,可是不要忘記了,寧王府家大業大,一次就購買了三百匹紫熟綿綾,按照規矩,起碼要打個八折才對,大約能省下來156000文錢。
可是這筆錢卻沒省下來,是真的省不下來,還是進了某人的腰包呢?
第二處問題:寧王府六月份的時候,進了三萬斤的上等銀霜炭,隨即就報了個淋雨受潮、不堪使用,從賬冊上一筆勾掉了。
可是李昭清楚的記得,今年夏季天氣炎熱,尤其是長安附近,六月份一滴雨水都沒下,又何來的受潮之說?
這三萬斤銀霜炭,肯定是被申二變賣掉了!
還有幾處賬目,明顯有涂改的痕跡,一變成了二、二變成了三、三又變成了五……
每查出一處假賬,李昭就用毛筆標記上。
而每標記上一筆,申二的臉色就難看一分。
半個時辰之后,滿滿兩大箱子賬冊都查完了,上面也布滿了記號,再看旁邊的申二,滿頭大汗、渾身顫抖,直接一屁股癱坐在了地上!
完了,這下全完了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