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都說是抱錯了,但真的僅僅是抱錯了嗎?母親不妨細細回想一下當年的過程。”
那應該是鄒氏最落魄的一段時候,身懷六甲,偏偏又趕上戰亂,自己的夫君還是追隨者彼時鎮國大將軍造反的頭一人,因此哪里還敢住到原來的府邸,自四處躲藏,生怕被人找到威脅性命。
后來她與身邊的婆子也因為逃難都散了開來,剛巧當她逃到一處寺廟里的時候正覺得有要發動的跡象,但苦于身邊并沒有穩婆。
這時候蘇家母親也要生產,蘇家母親曾經自己生產過好幾個孩子,因此不需要穩婆也知道怎樣生產,于是就先幫了鄒氏,然后等孩子出生后,鄒氏就暈倒過去了。
等到她再醒來的時候,身邊的孩子就是蘇華彩了。
當年并沒有覺得不對,甚至于得知她的女兒其實并不是蘇華彩,而是顧青月的時候,鄒氏也只覺著是兩個人抱錯了,而未曾會想著說其實是那農婦刻意為之。
然而細相想,蘇華彩打小剛出生的時候,呼吸就很弱,幸得后來戰事很快結束,被顧家拿許多珍貴的藥材給硬生生的掉出一口氣來,蘇華彩能不能活到今日還難說呢。
一些事情細細想起來的時候,總是會有那許多的蛛絲馬跡的。
鄒氏大抵明白,當年哪里是抱錯,分明是有心人的故意為之了。
蘇家人故意將兩個孩子給掉包,她們精心教養著蘇家人的孩子,可蘇家人卻這樣對她的孩子,只這樣一想,鄒氏也覺得憤憤不平。
鄒氏不是圣賢,先前只以為是兩家人抱錯了,不想任何一個孩子受苦,也還罷了,可如今既然是蘇家人故意為之,顧青月又受了那么多的苦楚,再在孩子跟前說這些明顯不當。
畢竟顧青月也是剛剛回到顧府,忐忑不安有之,這時候她應該盡力安撫,至于彩姐兒,隔日再說罷......
貳日的時候,顧青月和鄒氏一塊兒用了早膳,就去和顧老夫人請安。
顧老夫人正是稀罕顧青月的時候,一見著她進來,就忙將她給拉到身邊說:“讓祖母瞧瞧,在顧家的頭一日住得可還好?”
顧青月道:“只要身邊有母親、有祖母,無論在哪里,青月都能睡得好。”
“瞧瞧,這才是我們顧家的孩子,重親情、講孝義、懂感恩,不像有些人。”顧老夫人這話說得,自然是指蘇華彩了,礙著鄒氏到底在這里,這話也沒人接。
倒是顧青月想了想道:“祖母,要不我們就且將蘇華彩給留在府中罷。”
顧老夫人格外意外道:“她占了你的身份在顧府這許多年逍遙自在不說,昨兒個卻還故意為難于你,難道你不恨她嗎?”
恨嗎?當然是恨的,可若只將這恨意流于表面,又還有什么意義呢?
再者,她與鄒氏有兩世的母女情分,最是了解鄒氏不過,鄒氏不會就這樣眼看著蘇華彩跟著何氏去鄉下的。
既然最后的結果改變不了,不妨她來做這個好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