還有成群的羊、成群的豬,還有家禽類的雞鴨鵝。
只要人家愿意收鹽幣作為貨款的,那也都是買買買。
好在目前在關中京師一帶,糧荒、鹽荒鬧的挺兇,鹽和糧食一樣都是硬通貨,到還沒碰到有人不愿意要鹽的。
就算極少數嫌鹽幣價貴不愿意收,他們手中也有大批從別人手中換來的開元通寶和絹帛布匹,不差錢!
雖然白玉琦煉制出來的這些鹽幣,有賣高價鹽的嫌疑。
要是被西市里的平準署知道了,少不得辦他們一個囤積居奇、擾亂物價的罪名。
可問題是,民不告,官不究。
雖然平準署之中,明碼標價著“鹽20文一斗”的低價,但鹽肆中根本就無鹽出售,鹽桶空的都能跑耗子。
老百姓買不到鹽,自然也就只能自己想辦法,購買些價格昂貴的粗劣黑鹽救命,官署鹽肆也只能對這些外來的鹽販子睜一只眼閉一只眼。
畢竟唐初沒有鹽鐵專賣,對于鹽礦管理并不嚴格,允許官民共采,所以人家也算不上是走私私鹽。
官府的常平倉和平準署,已經失去了調控糧價、鹽價的能力,可見糧荒、鹽荒的情況已經嚴重到了何等地步。
況且通往山東的商道,已經被突厥人截斷。
那些鹽販子也是賭上了性命才帶著少量鹽巴,突破突厥人的圍追堵截送到長安的,不掙錢誰干啊?
有高價鹽買,總比無鹽可買要強吧?
這要是打擊的狠了,人家連高價鹽都不愿意運過來了,那才叫糟糕呢。
所以楊鐵牛他們手中的鹽幣,雖然價格比目前市場價還要高。
但是比起那些吃之前,還得先拿篩子篩去泥巴、沙子,講究一點的人家還要用水化開,重新煮過沉淀濾去渣滓,聞起來一股又腥又臭的怪味,吃起來又苦又澀的黑鹽要強多了。
就如同楊鐵牛向衣肆掌柜所炫耀的,不苦不澀不腥不臭,雖然一百枚褐鹽幣要花5000錢,卻比同樣價值3200錢的黑鹽要劃算多了。
顯得干凈不說,吃起來比黑鹽還要咸,味道也好,光是那裝鹽的精致幣筒就值回票價了。
所以不少商販除了欣然接受楊鐵牛他們用鹽幣付賬,不少人還用銅幣布帛從他們手中額外換了不少去。
雖然最受歡迎的還是褐鹽幣,但價格高昂的紅鹽幣、青鹽幣甚至是雪鹽幣,同樣大受歡迎……百姓窮困,那些達官貴人們可不差錢,不少商販背后都站著大人物撐腰,自然不惜血本的買下來拿去孝敬主人。
以至于等楊鐵牛他們從騾馬肆出來的時候,身后浩浩蕩蕩的跟生物遷徙一樣跟著一大群牲口,光是在騾馬肆這一個地方,就將帶來的鹽幣花去一半還有多。
接下來,白玉琦先是讓大部分村民,先帶著不好看管的豬羊雞鴨鵝等牲口、家禽去城外等著。
然后自己和楊鐵牛等少數幾人,帶著牛馬驢騾等大牲口從西市第一家店鋪開始刷街掃貨,各種只要是他看到覺得有用的物品,就讓村民去大批的買了來,堆在牲口背上馱著。
到最后,將帶來的鹽幣幾乎揮霍一空之后這才出城而去。
不是他們不想繼續買下去了,而是買來的那些牲口被壓的四條腿都在彈琵琶。
而楊鐵牛他們肩上扛著、手里提著、脖子上掛著,嘴里還吧唧吧唧嚼著,實在是拿不下了,這才意猶未盡的只能離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