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一戰也讓唐軍發現了這些巨鳥的弱點。
別看它們的一雙利爪可碎金裂石,可因為體型巨大身體沉重。
它們一旦落在地上后就很難再立刻起飛,只能搖搖擺擺的奔跑加速,碰到一陣迎面風才能飛得起來。
這也是它們為什么會選擇將巢穴安在峭壁上的原因。
只要往下一跳,像塊秤砣似的墜落一段后,就能飛起來了。
通過觀察,混混巨鳥主要以被海浪拍死在峭壁上的海生物為食。
但在礁石上激起的海浪化為的水霧對它們也極其危險,本來就因為身體太重飛不太遠,羽毛一旦沾水就更飛不起來了。
也幸虧如此,才將這種兇殘的巨鳥拘禁在了中云洲一地,不然距離中云洲不過一千多公里的南云洲可就要倒大霉了,南云三國的小人們對這種巨鳥來說,吃起來大小可太合適了,一口一個小盆友。
大唐艦隊遇到的困境,反而越發激發了唐軍們的興趣。
南云洲的資源雖然豐富,但是地勢太過平緩,島嶼四周幾乎沒有可以依作屏障的地方,一旦有敵人來攻隨處皆可登島。
這也是區區一群雖然可以登陸,但是離水卻不能太久的鯪魚人,就能逼的南云三國百姓只能遠離海岸生活的主要原因。
迷航異界的唐軍想要在這一方世界生存下來,不可能期待所有本土種族都像南云三國的小人們那么溫和知禮,所以尋找一個足夠安全的大本營就很有必要了。
而中云洲這里易守難攻的地勢,實在太適合作為一個永固基地使用了,再加上那些巨鳥也讓唐軍很有想法……塊頭那么大,應該是能夠載人的吧?
要是能馴化成坐騎,可就連“艦載機”都給配上了,到時候大唐艦隊可就進可攻退可守,還能實現中繼遠程打擊戰術,所以就沖著這些巨鳥,他們也得想辦法登陸一趟。
派出大量艦艇,繞著中云洲仔細探查了一番。
中云洲的面積約莫比南云洲的面積要大上三倍,粗略估計在2500萬平方公里左右,地形大致上成橢圓形。
這個面積,說實話應該不能稱之為“島”才對,可相對于西潦海和大荒界的規模來說,說是島好像也沒錯。
從地形上來說,中云洲北陡南緩,北部峭壁高高翹起,而南部則較為低矮,這一點倒是跟南云洲北山南原的地勢類似,應該是同一種地質活動造成的。
島基周圍分布著大量崎嶇的礁石,只不過普遍被海水所淹沒著,所以才導致中云洲看上去孤零零的懸在大洋之中。
辦法總是人想出來的。
在察覺到中云洲周圍密布的暗礁群之后。
唐軍立刻派船返回南云洲,將[天工門]的全體工匠都接了過來。
利用他們所掌握的不科學土木法術手段,將隱沒在海面以下的礁石拔起,形成防波堤來減緩海浪的起伏,人為在中云洲較為低矮的南岸波浪最小的區域,修筑出了一條防波水道來供船舶靠近。
同時開鑿南岸峭壁,修建出了一條登岸的緩坡。
而開鑿出來的巖石,則被投入海中修建成碼頭和泊位,供大唐艦隊停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