他們也知道收集和儲藏食物來度過寒冷的冬季,他們也懂得挖掘洞穴來御寒避險。
甚至于他們挖掘的地下洞穴還四通八達,具有多個出口、通風口和臥室、倉庫、排泄等不同的功能區……
這說明這些穴居人,如果有人能保護和教導他們,未嘗不能將他們訓練成一批合格的勞動力。
中云洲的自然環境極為奇特。
兩千五百多萬平方公里的遼闊“盆地”中。
除了大量的穴居人和小型的嚙齒類生物之外,幾乎沒有任何其它物種存在。
不過想想也是。
整個中云洲的地形,就是個傾斜凹陷的“天線鍋”。
除了茂密的草地之外,無遮無擋的連棵高點的樹都沒有。
就算這里曾經生活著什么物種,也早就因為巨鳥長年累月的捕殺而被吃的滅絕了,只剩下穴居人憑借躲在地底躲過了一劫,頑強的生存和繁衍了下來。
嚴格來說,中云洲實際上就是一個生物鏈崩潰了的地方。
雖然不知道第一只混混巨鳥,是從什么地方來到中云洲的。
但是在這里沒有天敵的它們,在擁有豐富食物資源的情況下繁殖的越來越多,最終造成了中云洲的生態崩潰。
而在把中云洲的動物吃光之后,它們只能將獲取食物的來源地放在了大海之中,從此改為吃魚了。
從北方南下的洋流,會帶來源源不斷的食物。
而中云洲周圍復雜的暗礁環境,則會將這些被洋流帶來的海生物,拍死在礁石上變成漂浮在海面上的浮尸。
本身并沒有像魚鷹一樣下水捕魚能力的巨鳥,只需要撈起這些大海送給它們的食物就能填飽肚子了。
除非是吃魚吃膩了想換換口味,不然巨鳥們自然不愿意再勞神費力的飛個老遠,累個半死的去捕獵那些滿地亂竄還會鉆洞的穴居人了。
穴居人們也不傻,如果只是零星巨鳥,他們頂多犧牲一兩個老弱就能將其打發走,免得耽誤了族群搜集食物的時間,導致最后大家一塊而死。
而要是有巨鳥成群結隊的來捕獵,那他們自然就會躲在洞里,依靠平時儲存起來的糧食儲備跟對方硬耗。
巨鳥們守個十天半個月的還不一定能抓到獵物,付出和收獲不成正比,久而久之也就不來了。
一直餓著肚子蹲守很好玩么?是嫌海邊的魚不好吃了,還是嫌從海邊撈魚太沒挑戰性了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