被穴居人下蛋,女的下蛋就算了,特么男的也下蛋,這件匪夷所思的事情。
給刺激的不輕的唐軍斥候們,一臉懷疑人生的帶著穴居人們,長途跋涉的回到了中云洲的南岸登陸點。
可越是靠近南岸登陸點,他們就越是驚訝。
因為唐軍派出的“大唐艦隊-陸戰中隊-斥候小隊”,可不僅僅只有他們一支。
總共有數百支斥候小隊,分頭向不同的方向探索,以求能在最短時間內輻射中云洲全境,徹底的探查清楚這里的環境。
而進入中云洲內陸不過數百公里的他們,在遇到穴居人之后立刻就折返了。
因為穴居人行走緩慢,每天還要耗費大量的時間沿途覓食的關系,所以走走停停的耽擱了不少的時間。
本來以為他們是最先返回的一支隊伍呢,可是沒想到在半路上就遇到了好幾支斥候小隊,而且每支斥候小隊身后都或多或少的跟著一群穴居人族群。
雖然預料到,以穴居人的繁殖能力,在中云洲的其它地方肯定還有別的族群,但是卻沒有想到會這么多。
他們帶回來的這支數千人的穴居人,在其他斥候小隊帶回來的穴居人之中,居然都算不上大型的族群。
等回到南岸登陸點后他們才知道,這些天各斥候小隊已經陸陸續續,帶回來了近百萬穴居人了。
并且大家基本上都沒能深入內陸太遠,這說明中云洲上存在的穴居人,人口規模可能要遠遠超出他們的想象!
這些卵民……嗯,本來斥候小隊覺得,這些穴居人的習性跟野兔很類似,決定管他們叫“兔人”來著的。
可據北云洲丈人國,南下務工的三族長人說,這些會下蛋的“異人”,跟他們“長人”同屬上古遺民的后裔。
應該是上古“卵生族”的某一個分支,在北云洲上也偶然會見到他們的身影,只是數量沒有這么多而已。
就像他們也分長股、長臂、歧踵三族一樣,雖然形態樣貌都不一樣但都屬長人族,所以就正式被定稱為“卵民”了。
據長人們所說,這些卵民極為短壽。
一歲即可成丁,兩歲即可孕育后代,五歲步入壯年。
十歲就算中年,十五歲即為老年,最長也就只能活到二十歲。
所以卵民的一歲,相當于常人的十歲,但至死都會保持著青年人的體態形貌,不會出現衰老虛弱的情況。
那些看上去滿臉胡子的年長卵民,其實最多也就十幾歲。
而且因為卵民太過弱小,通常都活不到壽終就夭折了的關系,很少有見到超過十五歲的卵民。
也正由于壽命太短,為了活下去每日尋找吃食和繁衍后代都忙不過來了。
根本沒有時間去學習技藝、學識,以至于所有的卵民都是這么一副未開化的野人模樣。
眾人掐指一算,如果一個卵民女性成年后,在無病無災沒有夭折的情況下,一生可誕下七十二個后代,而要是兩年就算一代人的話,足可九世同堂,真可謂是:子子孫孫無窮盡也!
也難怪如此弱小,卻依然繁衍的如此興盛了。
但也正因為如此,一下子解決了唐軍人口和勞力不足的問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