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然將對方視為眼中釘、肉中刺,覺得對方是最有可能威脅到自己“大爭之勢”的對象。
所以互相看對方不順眼,想辦法削弱、分化和打擊對方。
兩個國力、兵力、勢力都相差仿佛,真要正面對剛絕對是傷敵一千自損八百的結果。
這讓雙方沒有誰敢先開啟戰爭,因為赤土原上除了他們,同樣還有其它十余個大小強弱參差不齊的國家。
這些人族國度合縱連橫互相制約之余,也隱隱抑制住了紅原、赤土兩個大國……不然你以為他們是怎么在兩強對立的赤土原上生存下來的?想開疆拓土吞并他國,還非得等到“大爭之年”不成?
但是,這十余個國家,又并非完全團結一致,互相之間勾心斗角的陰悄悄搞事情。
或是三三兩兩的互相結盟,或是三五成群的拉幫結派,再要不就是暗中依附于紅原、赤土兩大國。
總之一共才十幾個國家,卻愣是交織出了一片錯綜復雜的關系網。
說實話,偃師商族借著商業活動布局赤土原,將情報網灑遍了整個紅土地。
也費勁巴拉了好久,才刺探明白了他們互相之間,或真或假、或固定或臨時、或堅固或松散的國際關系。
這還僅僅只是人類國度之間的矛盾,中間還夾雜著數十個異人、類人族群組成的聯盟,哪怕是偃師商族到現在都還沒能理清其中的關系,讓人頭大的不行。
也正是這樣復雜的關系網,才讓西云罭赤土原上的“大爭之勢”,像引線已經燒進了腔內的爆彈,冒著煙但要爆不爆。
可這種情況所導致的結果,就是大家都蠢蠢欲動,但又誰都不敢輕舉妄動。
螳螂捕蟬黃雀在后的道理大家都懂,誰都不敢當那個出頭鳥。
大荒的百類萬族,好像都具有一個墨守成規的共識,那就是打歸打,但是一切都有一個適可而止的“度”。
勝者不趕盡殺絕禍及族群,敗者也不用擔心亡族滅種,即便是敗了也只是默默的積蓄力量,等待下一個萬年的“大爭”。
白玉琦其實一直沒看明白,這樣的“大爭之年”到底有什么意義?
如果說這只是一場“競爭”的話,那誰來作為“裁決者”判斷勝利?誰又來頒發獲勝的戰利品?如果有人不遵守規則,誰又來充當懲罰者?
這跟白玉琦所知道的,動則亡國滅種、斬盡殺絕的戰爭可不太一樣。
而且,白玉琦發現,整個赤土原甚至是整個西云罭,乃至是整個大荒界的情況。
莫名有點像后世一款生存類游戲,就是不知道最后的獲勝者,會不會蹦出來大喊一聲:大吉大利,今晚吃雞!
這也是為什么,哪怕他對自身實力和身后的勢力很有信心,在沒有徹底搞清楚大荒界的秘密之前,也不敢過于暴露自身的主要原因,就是怕一不小心陰溝里翻船。
前期當一個伏地魔茍住,通過LYB戰術猥瑣發育,最后才蹦出來吃雞,好像才是最穩妥的計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