于是問題來了,百姓和世家豪族,相信這件事情是他做的,還是黃巾少帥做的?
“若是趕不及,怎么辦?”劉辯開始思考這個問題,這也是他開始成熟的表現。
“估計明天少帥就會請旨,進入戰備狀態。明年開春,就把豫州收復。”曹操想了想回道,“只是到時候,情況會更糟糕,畢竟我們的敵人,到時候會四面八方殺過來。”
“就不能好好過個年了?”劉辯只覺得頭痛。
前兩天才封印,按說過年的這段時間,除非有大事否則不會開大朝會。
三公九卿衙門也只會留下少數人值守,三公九卿更是不能離開洛陽,隨時候命。
再過三四天,各種迎來送往是少不得。到時候應酬纏身,袁隗和袁基想偷偷走都不行。
也不怪他們會選擇在這個時候,就悄悄離開。
“如果最糟糕的情況出現……”曹操想了想,“那么這個年應該是最近幾年里,最安穩的一個年了。”
簡直可以說是暴風雨前的寧靜,當暴風雨降臨的時候,未來幾年怕是要焦頭爛額。
到時候就算到了年結,估計都沒辦法安安穩穩過年了。
“朕才是大漢的皇帝!”劉辯很不滿,“他們世代領大漢的俸祿,為大漢朝廷效力,如今怎么敢犯上作亂?!”
“當利益足夠大的時候,有時候會蒙蔽雙眼,讓人看不清對錯。”曹操解釋。
“那黃巾少帥呢?那么大的利益放在他面前,為何他能做好自己的本分?”劉辯不解。
“那是因為在未來,有一個更大的利益等著他吧?比成為皇帝更大的利益,簡直無法想象,但也只有這個解釋。”曹操回道。
想了想,決定還是把黃巾少帥的想法說出來,畢竟這無傷大雅,甚至能讓劉辯提前做好心理準備。說到底,曹操對大漢,還是有一份香火情的。
“君主立憲?大漢千秋萬代長存下去?”劉辯聽得一愣一愣,合不合理不清楚,不能覺得好像還不錯。
畢竟仔細想想,若是某一代子孫不肖,被群臣架空,那豈非比立憲還慘?
反正該享受的沒變,該有的地位沒變,皇帝還是皇帝,大漢依然姓劉,那有什么不能接受?!
“真是他的想法?”劉辯試探著問了句。
“昔日臣與其飲宴,好不容易套出來的。”曹操點頭,“黃巾少帥大概也覺得,一二百年變換一個朝代,實在太頻繁。而且朝代變更,往往意味著戰亂……”
“他,莫非是圣人不成?”劉辯有些糾結,出自百姓,甚至反賊的圣人,好違和。
“圣人不問出身,而是看他做了什么。”曹操回道。
“我不如也……”劉辯嘆了口氣,居然開始佩服起黃巾少帥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