事情發展到這一步,已經不是幾個低級官員或者小資本家能夠壓得住的,以日本目前的局勢也不存在能夠只手遮天的人。
就算有,也不至于為了幾個無關緊要的小垃圾浪費資源。
十拿九穩終于變成了十拿十穩。
為了平息民憤,也為了挽回本就不多的公信力,日本政府難得表現出高效快捷。
當天就把四名不良抓回了警局——之前也抓了,但抓完很快就放了,為了四個孩子的未來,為了日本的未來,可能也為了某些人的利益。
之后,說話的官員、校長、老師,停職的停職,道歉的道歉。
那個被順平稱為“死肥豬”的級任導師(班主任)真的過來土下座,做足了姿態,估摸著是收到了某些死命令,說不定不諒解連飯碗都保不住。
以順平的要么不做,要做就把事情做絕的脾氣,恨不得當場抽死他,但在律師的勸說下還是忍住了。
不愧是金字招牌,經驗豐富。
很清楚輿論是把雙刃劍,可以用來攻擊敵人,也有可能引火燒身。
吉野家現在正處于風口浪尖,一點點不妥都有可能被無限放大,進而影響輿論的走向,最好的方法是絕對不要節外生枝,做多余的事。
道歉也好,采訪也罷,又或者問詢,統一萬金油句式——我只希望能有一個公平公正的結果。
既然民眾的關注點是與不公,那就將這個形象堅持到底。
放心吧,我們越是示弱,就越顯得對面可惡,定罪審判就會越容易。
結果已經很明顯了。
雖然走完全套的法律流程需要不少時間,但基調已經定了下來。
四名加害者,統一被校方退學處理。
他們的家庭也陷入了比吉野家更為慘淡的光景之中。
網絡上的巨浪一經掀起,很難輕易平息,最近又沒有更有分量的大新聞,只能揪著一件事深挖。
孩子們為什么會成為不良少年?是不是和他們的成長環境有關?
都說香港記者跑得快,其實日本記者跑得更快。不僅跑得快,還擅長刨根究底,代表當然是鼎鼎大名的《文春周刊》。
不到一天,就把四個家庭扒了個底朝天。
結果,還真就很有料。
不良少女翼的母親私生活混亂。
不良少年的頭目,老爹是無良商人。
兩個跟班,一個家里有賭狗,一個家里涉黑。
都曝光出來了,有關部門還不趕緊行動?還嫌被罵的不夠慘?
于是又被抓進去一批。
當然,在里面團聚是不可能的。
審判之前要防止串供,必須分開關押。
審判之后嘛,成年人去監獄,未成年人去少年院。
只可惜不是伏黑惠才清理過的英集少年院,不然就閉環了屬于是。
到了這一步,才算是真正塵埃落定。
雖然還會有些許余波,但在大勢已成的現在,不會在影響吉野家的平靜。
險些被黑暗吞噬的吉野順平終于回到了陽光下,可以自由地,好好地呼吸新鮮空氣——了嗎?
如果是在明理的前世,答案是肯定的。
但在這個有神秘,詛咒泛濫的國度中卻未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