寧牧在一旁附和道:“秦公所言不是沒有道理,大夏北境長城,被周郎一支妖君就給攻破了,就算長城交給他們,他們能應付的了阿房?一個周郎都對付不了,逞論是阿房的大軍了。”
諸臣紛紛開始議論,
身為首輔的盧士賢,沉默半晌后,道:
“其實老臣是贊成長城搬遷的,但搬遷要有一個先決條件,那就是北夏能守得住,起碼要讓我們看到他們有足夠的守備力量,單以目前而論,我和秦公的憂慮是一樣的,長城搬遷,壓根就不是錢的事情。”
崇明帝點頭道:“盧閣老此言有理。”
這時候,秦清看向身旁的李晴雪,笑道:“該你出場了。”
李晴雪點了點頭,起身站起:“父皇,兒臣有一法子,不知當說不當說?”
崇明帝笑道:“今日不是朝會,只是私下議事,晴雪只管暢言。”
李晴雪點了點頭,來到大殿中央,徐徐說道:
“長城搬遷,是非常有必要的,正因為我們不信任大夏,所以長城更是非搬不可,搬遷或可有一線希望,不搬死路一條。”
“至于盧閣老和秦公所顧慮的,確實是目下最大的難題,大夏國境線過于綿長,北境一線共七萬三千里,而大夏真正算得上統帥的只有三人,左軍都督宇文諱,右軍都督平安祿,北院大王慕容驚鴻,如此綿長的國境線,只靠這三個人來守,顯然不切實際,必然會出現調令不及時,布防出現漏洞的糟糕情況。”
吏部尚書徐景寮點頭道:“確實如此,大夏諸多將領,唯有這三人讓人放心,余子皆不足擔當大任。”
“所以,”李晴雪將一副大夏北境城防圖鋪在大殿中央。
圖是周大海給她的,圖上的各種戰略標注沒有任何遺漏。
李晴雪指著邊境防線圖道:“我將這條防線依據地勢分作二十一個部分,如果能有二十一名堪稱帥才的主將坐鎮布防,那么這條防線必定固若金湯,相互之間的調度也不會出現問題。”
秦廣皺眉道:“二十一人,哪里去找這么多?”
李晴雪解釋道:“邊境線分為二十一段,每一段防線也就三千余里,大夏西南經略使趙豖的西陲軍,和東南經略使岳思琮的南淮軍,都是打過硬仗的,可以分別據守兩處,再加上宇文諱、平安祿和慕容驚鴻,大夏可以布防五條線。”
寧牧詫異道:“九殿下的意思是,咱們大秦也要舉兵北上?”
二十一條防線,眼下才被李晴雪分走了五條,可想而知剩下的肯定是大夏以外的人來補。
“沒錯!”李晴雪點頭道:“此太平洲一洲之劫難,我們自然不可坐視不理,咱們這邊,秦公、秦暉、陳亭、寧牧,可鎮守四處,這樣一來,二十一已去其九,剩下的,就需要大夏和我們同心協力,派出使者南下聯絡中部和南部的各大王朝,讓他們出兵北上。”
盧士賢吃驚道:“此舉無異于紙上談兵,我們這邊尚且猶豫,何況南邊那些王朝。”
這時候,秦清開口了:“晴雪的這個方案,景燭樓趙樓主也已經知曉,并且非常贊成,如果咱們派出的使者說不通那些王朝北上參戰,趙樓主會出面交涉的。”
李晴雪附和道:“趙樓主的意思,他們聽也得聽,不聽也得聽。”
秦廣皺眉沉吟半晌,沉聲道:“此舉或可一試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