但是這時候被翻出先前的采訪,配上現在的事,在觀眾看來,那就是沈澄這個角色就是強加進來的,是為了達到合拍片要求撈錢。
“終于破案了,就是劉瑋強為了內地市場瞎改的劇本!”
“我早就說了,導演才是一部電影的核心,拍沒拍好全看導演的,就像黎鳴說的,他演的在劉瑋強都過了,純屬導演沒把好關!”
“原來一開始的劇本沒有沈澄這個角色啊,少了他估計沒那么亂了,我都有點期待原版劇本拍出來是什么樣子了。”
“明叔被吐槽了這么久,也夠無辜的,狗皮膏藥的角色,他也沒法演啊。”
“港片本來就是這樣,除了一些經典的,全都是粗制濫造圈錢的片子,尤其是這兩年,比內地電影差遠了。”
“還跟內地電影比呢,光唐言每年就出兩部經典,馮曉剛的片子也很不錯,港片壓根沒幾部能看的。”
“就是,我每年看的新的港片,還沒有把龍叔、李連結、星爺、發哥他們老電影翻出來看的次數多。”
“每年看兩部唐言的電影,港片我都不感興趣了,整天就是搞笑愛情片和黑幫警匪片,看那些黑澀會的兄弟情一點感覺都沒有。”
“港片太小家子氣了,看看唐言又是科幻片,又是打穿半個地球的動作片,這才是現代化的電影!”
......
“其實觀眾也沒說錯,還在說港片好的,基本上說的都是八九十年代的港片,要說千禧年之后的港片,叫好又叫座,拿的出手的太少了。”
唐言對網民們的聲音很欣慰,他穿越之前的時候,也就是快二十年后了,還有一大批網民帶著老港片的濾鏡,說港片比國產片強。
強個錘子,活在夢里哦。
論票房沒法比,論口碑,也有很多不同于第六代導演的高水準文藝片,只不過沒什么人關注。
只能說八九十年代的港片太經典了,濾鏡太重了,二三十年都無法消除濾鏡。
而現在,港片處在最沒落的時候,香江導演還沒有北上拿到大筆資金。
唐言這幾年又搞了好幾部叫好又叫座的電影,一對比觀眾就會發現,每年在電影院看到的好電影都是內得電影,港片幾乎沒有。
不是一年,是連著三四年。
自然想法就悄無聲息地發生轉變。
《無間道3》這只是一個小插曲,那邊沒有反駁,冷處理之后,唐言也沒有追著不放。
那不好。
目的達到了就行了,消除了觀眾的誤解。
也沒功夫跟他們浪費時間,他還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,抓緊先把《火星救援》宣傳工作搞完。
這幾天里,《火星救援》也延續著大賣。
但是經過首周末和元旦新聞聯波兩次票房大高潮之后,也相對應地提前消耗掉了票房潛力。
尤其是三四線城市的市場,這些城市的市區基本上就是幾十萬人。
除掉老人和小孩,18-45歲的估計就三分之一,這三分之一城市人口中,里有十分之一的人去看電影都算多的。
元旦三天假期+新聞聯波造就的3天7400萬,算是催生出來的了。
不過,即便跌幅越來越大,《火星救援》依然延續了三天破千萬記錄,還是其他電影可望而不可及的數字。
4號1200萬之后,5號1080萬,6號1010萬,7號930萬,8號870萬。
截止到1月9號凌晨,上映了16天的《火星救援》總票房高達2.639億。
超過去年賀歲檔的《英雄》,刷新了國產電影票房記錄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