花了幾分鐘的時間,唐言完全弄清楚了領導對自己的安排。
總體來說,就是保留編制+提一級,藝創中心那邊也有他的辦公室。
不過,沒有了實權。
其實,原本也沒有什么實權,因為藝創中心本身就不是個辦事的單位。
就是把中影體系里的所有導演、制片人、制片、編劇、演員,全都歸一塊。
組織關系在中心,具體可能在中影,或者哪個制片廠、民營公司工作。
對唐言來說,基本上沒有影響。
掛名不掛名的,他原本那個編導攝制部主任,跟掛名都沒多大區別。
一年在中心呆不到10天......
凈摸魚了,有片子才調些制片人、制片來干活。
至于第五電影制片廠,唐言和中影合資,作為中國電影工業化改革的試點單位。
套上了改革、試點兩個詞,這家新制片廠由唐言控股主導,也就沒有什么問題了。
這個結果,也就意味著唐言保留了體制的身份和編制。
還是唐主任。
只是只能算半個體制人了。
還成了唐副廠長。
廠長是韓三坪,不過是掛名的。
在第一、第二、第三、第四制片廠都改組成影視公司之后,還取了第五電影制片廠的名頭,也是為了給別人看的。
制片廠嘛,國企才會取這個名字,看起來像還是中影旗下的,讓他們好看點。
過渡一下,以后再改組就行了,反正自己控股,自己的公司。
比唐言之前預期的情況好點,有身份,又完全不受中影制約。
這也足夠了,中影雖然有各種各樣的缺點,不過也有獨一無二的地方。
就懷柔那個影視基地,一期就投資20億,完全是現代化的攝影棚。
可惜,中影沒用好,白白浪費了。
也是國企的弊端。
基本上就這樣了,畢竟徐領導都開口了。
不過,唐言還是一副有些疑慮、擔心的模樣:
“領導,這不會惹來非議吧,要不然我還是停薪留職算了,不落人口舌。”
徐領導擺擺手;“誰有意見,就讓他自己也開工作室、開公司,有能耐的都不攔著,你也不要擔心這些,說說打算怎么建立電影工業體系吧。”
領導都發話了,誰行誰上,唐言也不矯情。
開工作室的也不是沒有,合拍片公司老總黃劍新,就開了個工作室。
唐言組織了一下語言,開口道:“領導,吳局、楊董、韓總,工業體系首先就是電影制作的專業化,我們還是處在手工業狀態......”
“手工業?”
剛開口,吳局就忍不住出聲了。
作為電影局局長,一路從中影公司的科員做起,雖然沒有參與電影制作,但是也算似乎資深電影人了。
中國電影,怎么就成手工業狀態了?
唐言解釋:“吳局,我是打個比方,手工業和現代工業的區別在分工上,尤其人多的大制作,我數過《英雄》的幕后團隊,比好萊塢的A級制作的古代歷史戰爭大片,要少三四十個工種......”
“少三四十個工種,有這么大差距?”
這回不光是吳局了,徐領導也微微一愣。
他雖然是記者出身不懂電影,但是缺了三四十個工種,也感覺太離譜了。
電影是精細活,少了三四十個工種,太離譜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