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首為功名。舊山松竹老,阻歸程。
欲將心事付瑤琴。知音少,弦斷有誰聽?
這一天夜晚,蟋蟀不停地的鳴叫,驚醒了夢中的岳飛,他再也睡不著,于是起床,繞著臺階散步。四周靜悄悄地,只有一輪月亮發著朦朧的光。
為國建功立業,未老已白頭。家鄉的山上松竹已長大變老,無奈議和聲起、阻斷了歸程。想把滿腹心事付與瑤琴彈一曲。可高山流水知音稀,縱然琴弦彈斷,又有誰來聽?
靖康之難發生后,岳飛25歲,康王趙構在應天府即位,是為宋高宗。
軟弱的宋高宗卻不想恢復山河,準備避戰南遷,25歲的岳飛得到這個消息時,不顧自己官職低微,向趙構“上書數千言”,其中有這樣一段:
陛下已登大寶,社稷有主,已足伐敵之謀。……臣愿陛下乘敵穴未固,親率六軍北渡,則將士作氣,中原可復。
年紀輕輕的岳飛,愿帶兵拼殺沙場,收復中原。
可是,岳飛的碧血丹心只換來“小臣越職,非所宜言”八字批語,還被革除了軍職。
皇帝不懂他的一腔熱血。
革除軍職后的岳飛,耿耿忠心并未動搖,他先后投軍張所和宗澤。
宗澤非常欣賞岳飛的才干,他夸岳飛“爾勇智材藝,雖古良將不能過”,并授岳飛以用兵作戰圖陣,與他討論用兵軍事。
宗澤是有志向的,他意欲北伐,渡過黃河,恢復失地,一連給皇帝上了24次奏章,卻始終得不到皇帝的支持。
年近的古稀的宗澤含恨而逝,臨終前依然大呼“過河!過河!過河!”。
宗澤已逝,北伐夭折了,岳飛,這個想要恢復中原的青年,再次失意了。
此時的岳飛,還是一個小小的軍官。
是否,他成為大將,情況會好一些呢。
岳飛在成長。
建炎四年,岳飛收復了建康,這是岳家軍的首次輝煌勝利,此戰后,他首次覲見了宋高宗。
而后,他收復襄陽六郡,朝廷為之震動。
他瓦解洞庭湖楊么人馬,眾將佩服。
岳飛已經成長為一個身經百戰的杰出將領了。
岳飛躊躇滿志,他重創完顏兀術,眼看收復山河有望了。
宋高宗卻聽信秦檜的議和提議,連下十二道金牌,令他班師回朝。
接到如此荒唐的命令,岳飛氣憤的哭了:十年之力,毀于一旦。
岳飛撤走了,金軍再一次攻占了收復的河南地區。
努力了一生的志向,大好的抗金復國形勢,卻一朝斷送。
岳飛只得仰天長嘆:所得諸郡,一旦都休!社稷江山,難以中興!乾坤世界,無由再復!
作為將軍,岳飛在戰場上奮勇殺敵,威震四方。作為臣子,岳飛在志向上屢屢失意,萬分神傷。
在失意的某一天,他寫作了這首《小重山·昨夜寒蛩不住鳴》。
故鄉難回,大志難伸,蒼涼,悲壯,都在這一首詞中。
是呀,朝廷中,連皇帝都是主和的,自己那收復山河的志向,還有誰能懂呢?
公元1142年,宋高宗為了和金人議和,賜死岳飛。
岳飛在大理寺獄中被殺害,時年39歲。
他的供狀上只留著八個大字:
天日昭昭,天日昭昭。
我不知道有多少人看到了岳飛,能夠不落淚的。
至少,我這個六十多的老頭子,是看一次哭一次。
首先,允許我,再給大家讀一次岳飛的滿江紅。
怒發沖冠,憑欄處瀟瀟雨歇。
抬望眼,仰天長嘯,壯懷激烈。
三十功名塵與土,
八千里路云和月。
莫等閑白了少年頭,空悲切。
靖康恥,猶未雪;
臣子恨,何時滅!
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