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不了在院子里栽幾株梅花就行,這地兒足夠大。
另外還有一個,應元岳會繼續待在北平幫忙收購一些市面上的好寶貝,錢財有陳正保管嘛更放心一點,畢竟幾十萬放在銀行里,萬一應老頭來個“卷包會”可就麻煩了。
此后又是兵分三路,陳春和鄭海生回臨安去了,小姑姑和林惠回香江,陳夏則帶著顧琳又去了撫松老家。
大姑父曾見青已經幫忙聯系了撫松周邊的幾個縣的人參合作社,基本上清空了他們的庫存野山參,而且給的價格都是市場價,并沒有趁機壓價。
這把這些參農們都樂得嘴巴都合不攏,覺得來了個南方傻子。
這么多人參如果不能及時賣出去,在南方這樣濕熱的環境下馬上就會腐爛變質,到時虧到哪里去都不知道。
所以這野山參一卡車一卡車往外運,他們都是心里搖著頭,嘴上說著恭喜發財的話。
可是誰又知道,人家有空間醫院,放這里根本就不會變質,天然的保鮮庫。
1983年,如果歷史沒有被陳夏的蝴蝶翅膀給扇飛了,幾乎可以肯定這是他最后以大白菜價格,大量收購野山參的機會了。
隨著1984年的到來,那位老人家將要開啟第一次南巡,他到深圳、珠海兩個經濟特區走了一圈,發表了幾個談話,然后轟轟烈烈的“企業元年”就到來了。
王石頭販賣玉米賺到的第一桶金創辦萬科;
張瑞明任青島日用電器廠廠長,于是有了今天的海而;
“一門三代皆是忠烈的”柳傳質,也進入了中科院主辦的聯X公司
吳仁寶、魯冠球、任建華、任正飛,還有那個著名的牟其中也第二次出獄,重新開啟創業模式。
甚至連滬市的第一輛桑塔納都要下線了。
大家可以正大光明辦企業了,賺來的錢也可以正大光明拿出來花了,有些老總可以正大光明跟女秘書“出差”去了。
有錢人多了,什么東西都漲了,野山參這種珍貴中草藥也馬上要開啟飛升模式了,等下一次陳夏再來,就不是白菜價能清空人參倉庫了。
這是怎么樣一個轟轟烈烈的年代啊,就連東北那旮瘩,跟蘇連做倒爺都賺得盆滿缽滿。
要不是這是一部“偽醫療流小說”,作者君都想安排陳夏投入到轟轟烈烈的對俄走私中去,就憑他的金手指,走一趟絕對能賺到別人無法想像的金錢。
還是那句話,這個年頭不缺賺錢機會,只要你能解決物流運輸。
人家北邊那個國家連整座工廠都敢拆了賣給你,代價可能就是幾車皮二鍋頭。
而且北方的東西只要運回國內,馬上就能脫手,一轉手就是幾百倍幾千倍的利潤。
根本不像他又是收藏茅臺,又是辛苦收購名貴中藥材,還要靠香江關系才能收購一套四合院,想要靠這些發財周期性太長太長了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