少了劉知州這座壓在方家人頭頂的大山,方家人終于可以放心奔前程了,方家幾個小子被由方氏族里的舉人啟蒙,又有方城時不時指點,學問自是好的。
徐青玉不知不覺成了家里的主心骨,看在兩個便宜兒子有些緊張的份上打著哈欠送到考場門口,方怡幾個也來了,兩個哥哥穿的衣服都是妹妹親手做的,老早準備好,足有七八件,考籃也冒尖得引人側目。
妹妹這是多擔心他們啊,不過想到這是妹妹的好意也就不忍拒絕,徐青玉細心的把白面饅頭切成薄薄的一片,沒有夾帶小抄的可能,避免被衙役翻來覆去的查看,染上幾個黑手指印。
兩人還把傘帶上了,空間濃香草的葉子讓他們提前一個月適應,考試的時候也帶上,綁在鼻子下保管聞不到任何臭味,防的就是臭號雨號,幾百年份的老山參等等幾樣補品也一小塊一小塊的帶上,兄弟倆不但能煮熱食還能熬補湯。
跟方家兄弟結保的另外三人很是一番見了世面。周圍考生也在隱晦的打量,也有人自以為小聲地在吐槽——“哪有人這樣參加考試的,那什么奇奇怪怪的葉子都帶上了,還有那么多衣服穿得過來嗎?”
也有人懊惱自己怎么沒想到呢,居然沒有帶傘,分到雨號豈不是完了?也有人不屑,考試爭分奪秒,誰還有空整這些虛頭巴腦的。
徐青玉表面淡定,其實內心也有些緊張,古代人做學問要背那么多書,寫篇文章又是引經據典的,自家的兩個小子能行嗎?她這個老母親無比渴望能夠改換門庭,到時候買下人回來洗衣做飯,那多輕松啊,方怡是勤快,方雨也懂事,可徐青玉不好意思把活兒都給兩個孩子做啊。
皇上給一個死人封了‘仁愛伯’又不能繼承,說到底她家無官無爵,只是有過爵位而已,這‘仁愛伯府’的牌子一天都沒掛過呢,真坑啊。
千兩白銀賞賜下來后,徐青玉終于可以光明正大的花銀子,先買了兩處宅基地,隔得不遠,一處二十三畝,一處十八畝,古代人口少,村里最不缺的就是空地,村長又是方家人,辦事自然順利得不行。
土地是古代人的根,徐青玉又拜托族長幫忙買幾十畝地,到時候劃分十畝給方氏做族田,村長喜不自禁。
徐青玉估摸著幾個兒以后應能有些出息,宅子建小了也是麻煩,宅基地沒有稅收,便宜,卻不能耕種,頂多種些菜和果樹,徐青玉也打算種些花草,賞心入目不說,兒女招待朋友也看得過去。
有種植空間這個神器在,空間里的土對于植物來說就是靈丹妙藥,沒有她種不成的。
考完試,兄弟倆跟沒事人一樣,畢竟爹死后他們認為家里供不起讀書,干了挺長時間的農活,父親在世時他們也不是一心只讀圣賢書,也是要干活的,身體素質良好,考試也就不覺得多艱苦。
“方夫人,大喜啊!令郎方鈺高中案首,您以后享福了!”報喜的衙役滿臉喜色,仿佛中秀才的是他本人。方怡松了口氣,方硯板著的小臉舒展開來,四歲的方雨還不太懂事也跟著姐姐哥哥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