被容溥給阻止了。
容溥操辦了祖父母的喪事后,便留在了盛都,暫時進了禮部,幫忙操持接下來一系列的大事。
原禮部尚書是楊一休的父親,是蕭家的鐵桿,但在事變之前,楊一休“大義滅親”,直接一封信舉告自己老爹貪賄白銀一百兩,將老爹從禮部尚書的位置上趕了下來。
大乾律,官員貪腐一百二十兩白銀,便要入罪。楊一休這個數字,就選得極為雞賊。
鐵慈心領神會,直接讓楊尚書停職,入大理寺待審,事變發生時,楊尚書還在大理寺寫檢查呢。
楊府因此逃過一劫,但是禮部尚書是不可能再做了。
現在禮部是三位侍郎共同主持事務,不過眾人猜測,未來容溥估計是要從禮部入手,最終入閣了。
容家此次事變,扮演的角色復雜,容老夫人開城是株連九族的大罪,但是容溥千里回京攔阻蕭立衡,容首輔炸傷蕭立衡及其屬下又是大功,對于容家的處置和容首輔的身后事,朝中為此爭論不休。
容溥為此長跪殿前,求陛下及內閣免容家之罪,自己愿以功名相抵。
最后還是鐵慈一言定乾坤,容溥入禮部,只是個主事。容老夫人和容首輔功過相抵。
她沒有賜容首輔美謚,也沒允準內閣擬定的微帶貶義的謚號。
容首輔成為大乾王朝建國以來第一位未論罪而無謚的首輔。
另外,李慎也因事變當晚之事,退出了內閣,改任九綏按察使。但李蘊成被特批入內閣任中書。
這幾個府邸看似敗落,但眾人清楚,這幾位優秀的子弟,都到了要害部門,未來都很可能成為閣臣。
眾人也不禁心中喟嘆,這幾家原本都是反皇派,本該在這次大潮中尸骨無存,卻因為子侄優秀,站對了隊伍,想來還可保家族榮盛五十年。
而陛下的公私恩怨分明,也讓跟隨她的人,看到了更多希望。
天下歸心,不過如此。
群臣對新帝敬愛佩服畏懼憐惜兼而有之,也心知當日重明宮慘案對陛下創傷之重,不止父母雙亡。
因此對于丹野的不守禮教,和容溥的頻頻出入重明宮,也就樂見其成。
管他是誰,多來幾個美男子撫慰一下陛下受傷的身心也成啊。
容溥倒是似乎完全沒有察覺大家的期待,恪守規矩,從不在宮中過夜。
丹野硬留他也沒管,只是在丹野要搬鐵慈的床的時候,才阻止了他。
“陛下住在重明宮,是要提醒自己前事不忘,提醒自己記得先帝的囑托和天下的期待,提醒自己是天下的主人。你不可多事。”
丹野睜大眼,和他弟墨野一模一樣偏著頭,“為什么要提醒?她不本來就一直記得么?”
容溥沒有回答。
彼時他立在重明宮前,聽著里頭簡奚給陛下讀奏章的低低聲音,想。
當然是要提醒。
經過此事,她未必想要這江山,甚至有可能是痛恨的。
她真正想做的,應該是追到遼東,殺了定安王,和慕容翊尋一個沒有任何人認識他們的地方,永遠地在一起吧。